民进广西区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文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提案》(第20210069号)收悉,由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交有我单位会同财政厅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部署。我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把文物保护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我区的文物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文物保护法制意识有效提高。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将其纳入全民普法规划、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不断扩大覆盖面,积极促进文物保护法制意识深入人心。文物保护宣传形式不断丰富。通过各项基层文艺演出活动,利用报纸、广电、网络等媒体,向基层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引导群众主动关注文物保护。
二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将重点文物保护建设纳入自治区各项重要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要求、任务内容、重点环节、实施步骤,带动了我区重点文物保护建设领域全面发展。文物保护经费投入逐步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区累计获得国家各项专项经费14亿多元,主要用于重点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大遗址保护、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陈列展览提升和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等,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旅游发展。
三是文物安全水平得到提升。组织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奖惩措施等。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3年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对设区市人民政府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十三五”期间,国家、自治区累计安排投入2亿多元实施重点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安防范、消防、防雷等保护性设施建设。执法监管和打击犯罪力度加大。成立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深入推进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侦破了一批涉文物刑事案件。
四是社会力量参与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日益深化。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得到加强,发展非国有博物馆,促进民间文物藏品的规范管理和展示利用。目前,经自治区文物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达53家、藏品12000余件/套,已成为我区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制定公布了《广西文物建筑认养管理办法》,旨在通过建立文物建筑认养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努力让文物“活”起来,让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和管理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你委提出的建立完善文物资源资产管理体系、不断促进博物馆活力创新、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力渠道、大力强化对文物资源资产的监管等建议非常重要,下一步,我厅将会同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文物保护自觉。树立“保护和发展同等重要”的政治自觉。保护文物也是政绩,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强烈的历史自觉,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方式担负起文物保护利用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以文化人”的文化自觉。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
二是全面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缮。指导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对保存现状堪忧和存在险情的文物及时抢救保护,制定科学可行的保护措施,切实改善文物保存状况。同时,指导相关文物管理使用单位按照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运用当地传统工艺、材料和做法开展对传统村落中文物保养维护和修缮工作,纠正不当维修和改造,切实保护好文物的真实性。
三是合理引导文物的开放利用。引导地方有关部门根据文物的保存现状和价值特征,科学确定展示利用的主题、内容、方式和强度,借助现代技术,升级数字化馆里展示水平,支持博物馆开展联合、巡回、流动和线上展览展示,将传文物展示利用与家风培育、家教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相结合,避免商业化倾向、不当使用和过度利用。
四是拓宽资金来源,深化经费投入机制改革。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确保文物保护经费随财政收入增长而逐年增加,切实保证文物抢救、保护、管理所需经费,确保文物安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落实国家有关财税、土地等政策,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对文物保护捐赠、认养文物古迹。组建相关的文化文物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通过土地置换、转让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等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开展多种形式的长期投资合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8月30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