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外农家乐 >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210177号提案的答复

  • 时间:2022-02-25 13:05:41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何国锋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动广西文旅产业高品质发展的提案》收悉,由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交由我单位主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广西证监局会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19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桂林市、柳州市相继召开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了“三地两带一中心”(即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西江生态旅游带,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战略新布局,通过全方位政策供给,驱动广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启了文化旅游强区建设新征程。

  一、坚持全域旅游发展,实现多产业融合

  一是全域旅游加速推进。全区现有98个县(市、区)参与“双创”工作,占全区111个县(市、区)的88.29%,现有阳朔县、东兴市等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北海市、桂林市等6个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等32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青秀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等25个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成为推动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桂林市全面推进建设雁山融创文旅城、福达阳朔旅游综合街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桂林旅游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柳州市建成柳州旅游集散中心、东方梦工场——柳空文创园、柳东文化艺术中心等投入运营,全面推动程阳八寨创5A提升、百朋荷苑、岜公塘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北海市以承办2021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加快建设北海银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中心、海丝首港、邮轮母港、新奥康乐旅游港、合浦月饼小镇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崇左市重磅打造德天跨境旅游合作区、崇左秘境丽世度假村、太平古城、扶绥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等文旅项目建设;巴马瑶族自治县建成华昱百魔洞生态养生度假区、命河—水晶宫旅游景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集散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广西各地从供给层面不断完善休闲、度假、体验等产品的开发和提供。三是推进多产融合。在文旅融合方面,重点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打造旅游演艺品牌、培育特色旅游商品等,推进宁明花山岩画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提升了《坐妹》《桂林千古情》《梦巴马》《花山》等10多个特色旅游演艺项目,开发南宁茉莉花茶、钦州坭兴陶等一批具有广西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着力开展“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文化活动、南宁民歌节等节庆活动。在农旅融合方面,2020年7月,出台《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面推动我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仅2020年,先后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33.6亿元,农村厕所革命1.4亿元,粪污综合治理1.1亿元,使田园更加美丽、村庄更加整洁。截止目前,广西共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14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41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263个。在体旅融合方面,出台实施《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广西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政策文件,全力推进已签约的中国—东盟运动健康体育产业城、中国—东盟马术运动产业城、广西体育综合体等9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2020年底已开工建设4个项目;促成国家体育总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中国—东盟体育产业园”落地防城港;发展体旅赛事经济,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之外,2016年以来全区每年举办自治区级以上大赛超过250项,其中国际级、国家级均达50项以上。

  二、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发展潜能

  一是深入推进会议机制改革。深化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举办机制改革,2019年以来广西建立起制度化召开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工作机制,配套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对承办城市给予倾斜,推动承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城镇建设提档升级。通过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行业积极融入、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新格局,形成一地举办、辐射周边、带动全区的发展新态势,推动文化旅游强区建设稳步迈上新台阶。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文化和旅游行政审批工作,做好专业业务办理系统与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对接,推动政务服务“聚通用”,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将旅行社设立许可、外国文艺表演团体营业性演出审批、文物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许可等20个行政许可事项委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实施。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自治区层面,2020年12月24日已获批设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设机构;14个地市均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与旅游市场执法队伍的整合;111个县(市、区)均已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与旅游市场执法队伍整合,并落实“局队合一”管理体制。三是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即将印发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广西将扎实推进景区管理服务机制改革,建立景区旅游开放备案制度、景区旅游建设与经营项目会商制度、景区建设经营负面清单制度等。完善景区建设经营活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景区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景区预约预报预订机制,探索建立景区文化评价制度。

  三、坚持培育市场主体,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支持企业用足用好上市挂牌公司平台,通过开展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做优做强,目前,广西共有4家涉及文旅产业的上市公司,4家涉及文旅产业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支持指导广西文旅企业大力开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特别是支持企业探索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绿色债、扶贫债等创新品种证券,2021年,广西旅发集团、防城港文旅集团、中新正大等3家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新三板增发等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围绕旅游景区、饭店民宿、旅行社、动漫影视等企业类型,支持培育一批本土文旅企业;出台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旅游民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助推全区民宿业的健康发展,阳朔、靖西、大新等县区精品民宿常常“一房难求”;策划推出广西10条红色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推出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产品;推进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全区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印发《广西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赴北京、上海开展招商活动。目前,全区在建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个。其中,加快推进南宁万有度假区项目后勤基地开工建设、北海银基冰雪王国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白浪滩·航洋都市里水乐园设备安装调试、扶绥恒大水世界部分楼栋主体封顶等。桂林融创文旅城已全面营业。三是强化金融保障。联合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出台《金融支持广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与广西农村信用联社签订《支持广西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做好文旅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自治区文旅厅联合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将600家文化旅游企业列入复工复产融资清单,帮助文化旅游企业共渡难关,仅2020年,清单名录内文旅企业获银行授信总额约118.6亿元,获银行贷款约16亿元。此外,自治区文旅厅分别与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光大银行南宁分行、招商银行南宁分行、广西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文旅企业及文旅项目建设授信700亿元,并帮助中小微文旅企业在项目融资、申报政府专项债等方面获得更好更快更优的金融服务。

  四、坚持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优质旅游环境

  一是提升交通衔接能力。加大城市公交线网密度,不断优化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提高城市公交服务覆盖面。目前,除河池市外,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均在80%以上,基本覆盖汽车客运站、火车站及机场等旅游交通集散枢纽;开通城市候机楼到机场的客运班线(含包车)和机场到市区的空港巴士专线。目前开通城市候机楼到机场的客运班线(含包车)的有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贵港、贺州、河池等城市,极大方便了旅客出行;发展“公铁联运”联程运输,2016年12月19日,广西第一家高铁无轨站在百色市凌云县正式启用,目前,已在百色、玉林、柳州等市建立了14个多功能的高铁无轨站,开通高铁接驳班线19条,连接区内百色、玉林、柳州、梧州及云南省的6个高铁车站,开通市际、市内城市候机楼班线46条,辐射南宁、桂林、北海3个主要机场的周边市、县。二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厕所革命”,“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3976座。初步建成“广西游直通车”网络平台,每年定期更新推出广西旅游导览图,高速公路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新建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基本实现设区市有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县(市、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目标。推进“一键游广西”建设,建成覆盖全区应急指挥系统,实现景区实时监控、分流预警等功能;通过“一键游广西”平台分批次发放广西文旅消费券,共有400多家景区和1万多家酒店积极参与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8月17日     


原文链接:http://wlt.gxzf.gov.cn/zwgk/jytajg/t995141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