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广西区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案》(第20210401号)由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交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办。经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抓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契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增强活力、提高效能,切实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
一、注重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形成“广西模式”
200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整合村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09〕205号),从自治区层面上将发展改革、财政、文化、卫生、体育等11个部门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整合,把分散的小项目整合成村级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的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下达资金和任务,明确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路径,统一推进集宣传文化、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卫生计生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开启“小财政,办大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和实践之路,走在了全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前列,创新了欠发达地区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广西实践。此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自治区有关单位印发了《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广西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的通知》《广西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标准(试行)》《关于做好戏曲进乡村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做好文化惠民演出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为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人才支持。
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村文化阵地
2009年起开始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文化惠民项目,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4295个,行政村覆盖率99.56%,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保障。
(一)资金投入和建设数量持续提升
广西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资金由2009年的0.1亿元到2020年累计的31.24亿元;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经费由最初的16万元,提高到20万元,再到25万元;建设数量由2009年的79个到2020年底的14295个,并不断向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延伸,实现了14个民族自治县、边境县行政村的全覆盖,基本实现全区行政村全覆盖,极大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发展进程。
(二)建设内容和辐射范围不断扩展
2009年,广西启动了以“五个一”为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即一栋公共服务综合楼、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篮球场,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2017年,建设内容在“五个一”的基础将“篮球队”改为“体育队”并增加“一个宣传栏(墙)”扩大为“六个一”。此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还整合成为面向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综合平台,配合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法律服务和其它涉农的党群服务,成为切实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为民办实事工程。
三、注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服务方式多样化,群众活动常态化
1.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2011年起,广西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利用各级财政支持的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经费,举办各类艺术培训、下乡辅导村屯文艺队,开展群众文艺演出、文艺下乡,定期举办科技讲座、展览等活动。据统计,2016—2020年全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年均组织展览5000多场,举办培训7000多场,培训业余文艺队近20万人次。
2.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先后投入5400万元组织区直文艺院团重点面向边远山区、偏远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开展“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约 2700场,强化对基层的文化供给。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连续举办八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汇集基层最新文艺创作成果,为基层群众搭建展示舞台,并于2020年牵头举办了“看家乡新貌话小康生活”全区农民文艺会演,丰富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3.不断补充更新农家书屋出版物。近年来,持续投入资金对全区15143个农家书屋和13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农家书屋出版物进行补充更新,依托农家书屋等平台阵地,组织开展乡村阅读活动,营造乡村阅读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素养。
4.加强全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的意见》,明确各级电影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具体职责,规范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影片供给和放映形式,三年来,累计深入村屯、易地扶贫安置点等放映公益电影 51.91万场,观影群众4532万人次。
(二)特色文化不断融入,群众参与度持续高涨
1.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不断融入。许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充分结合民族节庆假日,如三月三、壮族歌圩、苗族坡会、京族哈节、芦笙节、火把节、炮龙节、斗马节等,使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戏台、文化广场、篮球场以及音响设施设备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据统计,全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已组建农民文艺队和体育队12000多支,2019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广西全区“乡村春晚”共计8806场,覆盖9886个村,参演团组51135个,观众人数达100多万人,“乡村春晚”成为近年来广西农村新春佳节的重头戏。
2.乡村文化能人和文艺爱好者纷纷涌现。2019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243支基层优秀民间文艺队扶持经费398万元, 调动民间文艺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拓展基层文化活动阵地。2020年,举办了两期全区基层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重点面向乡镇、村(社区)文艺骨干开展培训教学,邀请活跃在广西编、导、演一线的文化名家为149名乡镇、村一级业余文艺骨干授课,为基层文化繁荣发展打牢基础。同时,部分地区还在实践中探索出“以用代管”的自我管理机制、文化志愿者服务机制、“文化结亲”机制、文艺演出常态化机制等,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带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形成了“市级天天演、县级周周演、乡镇月月演、村级季季演”的良好氛围。
注重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一)因地制宜实践管理模式
近年,广西加强制度创新设计,在西部地区率先制定了《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标准(试行)》,“重建设”的同时“重管理”、“重使用”,扎实推进绩效指标化管理,并在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一些适应当地文化供给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是岗位招募管理模式——依靠文化能人进行管理。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一些市县落实了配置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村级公共文化专管员政策,政府相关部门经过一定程序选拔后正式聘用,如来宾、玉林、防城港市及南宁市青秀区等;大部分市县结合自治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服务惠民”专项活动,由文化协管员负责管理,文化协管员由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负责给予一定的报酬,如贵港、百色等市。二是文旅融合管理模式——融合文化旅游特色进行管理。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管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带动战略有机结合。推动一楼多用、一室多用,既是文化综合楼又是游客服务中心,既是文化活动室又是旅游宣传展厅;文化戏台既是村民群众日常活动的舞台,又是乡村旅游民俗表演的平台;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景村一体化、乡村民俗化的文化和旅游阵地。如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鹿寨县中渡镇大兆村、河池市宜州区祥贝乡古文村。三是村两委事务管理模式——依托村两委进行日常管理。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由所在行政村的村干部履行管理责任。落实村干部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日常管理制度,采取轮流值班的方式,做好免费开放和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同时利用社会资源组织一些文化志愿协会,让文化志愿者参与管理。
(二)实施绩效指标科学化管理
广西从2010年开始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列入自治区对各设区市绩效考评。每年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使用和管理实施“一二三”绩效考评机制:“一”是一公开,即向社会公示,保障项目建设的公开透明;“二”是双随机,即随机抽县、随机选点,确保核验结果的公正客观;“三”是第三方,即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参与核验,确保核验结果的权威可信。此外,还在绩效考评中对各设区市已建成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备公共文化专管员及其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排名加分。通过绩效管理,确保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上、可持续”。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厅将继续会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财政厅等相关部门,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村民需求脱节、服务效能不高、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继续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努力提升我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20年)》等政策文件,出台《广西“十四五”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规划》。继续推进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总结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序引导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居住较为集中、人口数量较多、群众文化需求旺盛的自然村屯延伸。
二是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深入乡镇、村屯开展送演出、送电影等服务,继续升级打造“走读广西”、“文兴广西”等文化活动品牌,开展全民阅读、“戏曲进乡村”、广场舞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及时补充更新各地农家书屋和易地扶贫安置点农家书屋出版物,增强出版物配备的针对性、可读性,在具备条件的村屯示范建设“农家读书角”。加强全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深入村屯、易地扶贫安置点等开展公益放映活动,落细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提高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水平。
三是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力度。2021年底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投入600万元组织自治区文艺院团重点面向乡镇、社区等开展“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举办“永远跟党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第九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
四是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发展,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指导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等,发挥资源优势、阵地优势,通过完善服务、开展活动、加强合作等方式,深化文旅公共服务功能融合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8月17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