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量化资源查实情。开展全区文物资源普查,梳理出不可移动文物177处236个文物点,其中,全国重点文保6处27个点,市级文保单位11处33个点。各类博物馆4座,馆藏可移动文物1021件,形成区域文物图谱系。二是强化保护出实招。编制区“十四五”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保护修缮中央大学“七七”抗战礼堂、金九公馆等1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采取产权置换、异地安置等创新方式,推进许世英公馆、蒙藏委员会旧址等文保单位的产权收回、保护修缮工作。加快推动建设特钢厂工业博物馆、青瓷坊博物馆。三是活化利用求实效。建成并开放川渝地区首家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依托三处抗战名人旧居提升免费开放水平,年接待游客量10万余人。与北京郭沫若纪念馆、乐山市沙湾区建立郭沫若故居联盟并举办联展。推进渣滓洞、白公馆片区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利用和提档升级。打造大型红色历史精品剧目《重庆·1949》,累计演出130场次,吸引10万余人观看,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填补了我市红色舞台剧驻场演出的空白。推出以烈士陵园景区为龙头,抗战名人旧居为重点,山洞、歌乐山、中梁、青木关沿线红色遗址多点支撑的“1+1+N”红色旅游线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