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品农家乐 > 正文

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3006号提案的答复

  • 时间:2022-02-25 12:44:4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民建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先行先试在镇远创立“文化旅游特区”推动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镇远县文化旅游发展情况

  镇远县历史悠久、底蕴厚重,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并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18年7月25日,省人民政府批准了《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7—2030)》,指导镇远名城的科学保护、管理和发展。省、州高度重视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支持镇远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快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

  一是支持举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远赛龙舟、报京“三月三”等一系列主题民俗文化节日活动,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活态化展示镇远特色文化。二是积极帮助指导镇远县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旅游招商为补充,合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力量建好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厕、门禁系统、旅游公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稳步推进石屏山军旅文化园、铁溪休闲度假区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柏杨坪温泉康养度假区、明清一条街等项目建设,着力推动镇远县景区拓展提升。三是支持以镇远古城历史文化挖掘为着力点,积极开发温泉、康体、户外山地旅游业态,真正促进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出能满足广大游客需要的文化旅游新产品。四是指导加强文化旅游行业管理及服务提升工作,打造高品质的旅游软环境。在景区景点建设方面,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规划为引领,以镇远古城景区为核心,以㵲阳河景区为纽带,以高过河景区、铁溪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为支撑,推进产、城、景、文、旅、体深度融合和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构建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旅游新格局。五是指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文旅融合,把紧贴旅游消费升级新需求、加快形成镇远全域旅游新格局作为新时代富民事业抓深做细。实施“旅游+”和“+旅游”,拓展文化旅游产业链,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完善旅游咨询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标识标牌。2020年12月23日,镇远县通过全域旅游省级验收。2020年1月7日,镇远古城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黔东南州首个、贵州省第七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关于创立“文化旅游特区”

  你委提出先行先试在镇远创立“文化旅游特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开创性。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牵头组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黔东南州政府进行了多次研讨,深入镇远县开展了调研。经过深入研究,目前创立“文化旅游特区”的条件还不具备。一是特区是经济特区或特别行政区的简称。其中经济特区是中国在经济上实行特殊政策和管理、主要以引进外资来进行建设的地区,如深圳市,海南省等。特别行政区指的是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均需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文化旅游特区”的相关安排部署,且省级层面没有设立特区的权限。二是目前“文化旅游特区”的内涵、设立条件、申报程序、管理政策、发展模式等还没有成熟的认定和界定,向国家层面提出创建“文化旅游特区”缺乏政策、理论支撑。

  你委提出的建议虽然目前难以实施,但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精神,指导镇远县充分发挥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化和旅游融合为根本,推进文化旅游与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不断丰富镇远文化旅游业态。指导镇远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激发文化旅游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推进产、城、景、文、旅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指导镇远县依托镇远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形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指导和支持镇远县依托充满活力的旅游,用好旅游景区讲解员、导游人员以及中外游客,传播弘扬镇远厚重的文化,推动镇远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7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施泉;联系电话:0851-85571534) 

  


原文链接:https://whhly.guizhou.gov.cn/ztzl/rdzt/jytagkzl/202107/t20210721_691801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