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土河村荷塘苗乡景区概况
土河村位于习水县桑木镇,是我县以“党政主导、公司搭台、农民自主经营、 利益链接分红”的经营模式,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扶贫的示范点。土 河作为习水县城“后花园”,围绕产城互动、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旅馆 5-8 家, 星级农家乐 5 家,发展床位 200 个,餐位 300 个,特色农产品经营网店 3-5 处,年 旅游接待量 15000 人次。截止 2018 年 12 月,土河村村民人均年收达 11210 元,是 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的 1.6 倍,超出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718 元。土河村 先后获得了先后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少数民族法治示范村”、 “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遵义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 10 多项荣誉称号。
荷塘苗乡建于 2012 年,2017 年正式对外开放,2018 年完成提档升级。景区着 力旅游景观打造,推进全域景观化,总投资 3793.33 万元,总规划面积:9180 亩。 2018 年,景区整体收入 67 万元,接待游客量 13.5 万人,民宿入住率达到 85% 以上。 其中,民宿客栈、令杆酒、苗药木桶浴、苗绣坊等业态备受游客关注。荷塘苗乡景 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发展,又解决了乡村“老龄化、空壳化”的 问题,促进了乡村的振兴发展。
二、 实施“三变”改革 , 助推土河振兴
1.土河村改革历程。土河村自 2016 年实施农村“三变”改革,自 2018 年开展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支部引领、部门帮扶、资源整合、能人带动、整体脱贫”的基本思路,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 目的,以“龙头企业 +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 农户”模式,以“清产核资、成员界定、 股份量化、建立平台、运营管理”五步工作法,实行“抱团发展、利益共享、风险 共担、合作共赢”的方式,优先保障贫困户利益,做大做强以“荷塘 ? 苗乡”为乡 村旅游的特色品牌。通过改革,土河村共清理集体资产 4267.66 万元,界定成员 671 户 2918 人,量化股份 2918 股,推选股东代表 52 名,选举产生董事会 7 人、监事会 3 人,组建了“贵州省习水县桑木镇土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集体资源资产资 金的管理、发展和服务。通过入股经营土地、山林、民宿等资源资产,发展土鸡、莲藕、民宿、农家乐、向日葵等产业,累计发展村集体经济 160 余万元,入股分红 30 万元,务工收入 218 万元,实现户均纯收入从 2016 年 5500 元到 2018 年 11210 元。
2.“六要素”激活资源利用。实现资源变资产,整合可利用的村集体资源和农 户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农业企业及村股份经济 合作社等市场经营载体,利用田、土、山林、荒地、房屋、公益设施等为主的六个 方面的资源要素,统一集中流转,入股等自营方式开展经营,其中田 6000 元∕亩、 土 4000 元∕亩、个人林地 400 元∕亩、集体山林 200 元 / 亩,房子 2 元 / ㎡、公益 设施 500 元∕人,全村共计激活利用六要素资源折价为 4300 万元,其中折价入股平 台公司 450 万元,农业企业 1200 万元,自营 2650 万元,2018 年,实现产值 1270 万元, 预计 2019 年突破产值 1500 万元。
3.“5+2”推进产业发展。土河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产业,坚持以 选好产业,带好龙头引领产业扶贫工作,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规划, 以三变改革形成“稳烟、强粮、优藕、增葵、保蔬”兼顾“兴苗、活旅”的“5+2” 产业发展模式,为 2020 年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抓牢传统种养业保持基本,2019 年, 落实“稳烟”500 亩,产量预计 12.5 万斤,烟农预计收入 188 万元,72 户建档立卡 贫困户参与种植,占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 39.5 %。“强粮”——2019 年,全村种 植红粮 730 亩,预计产值 143 万元,72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占全村建档立卡贫 困户的 39.5 %。“优藕”——全村种植莲藕 300 亩,预计产值 180 万元,69 户建档 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占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 37.9 %。“增葵”——全村种植葵 花 200 亩,预计产值 20 万元,32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占全村建档立卡贫 困户的 17.5 %。“保蔬”——全村种植蔬菜 3000 亩,预计产值 280 万元,40 户建 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占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 21.9 %。“兴苗”——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蜡染和刺绣大力进行培养和推广,使红苗文化让更大范围的人员知晓。 “活旅”——立足资源优势和少数民族特色,找准旅游和扶贫的切入点,乡村振兴 战略和各级对旅游的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土河乡村旅游。打造习水县城后花园,通 过周末经济和避暑游大幅增加群众收益。
4.“六统一”开展民宿经营:统一客源管理。由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土河乡村旅 游亮点及合作社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通过微信群、宣传广告等方式大力宣传,对愿 意到土河游玩的游客由合作社派专人实行专车免费接送。统一住宿管理。对需入住 的客人,根据客人需求,结合景区各住宿点住宿条件,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精准为 客人安排住处,尽心尽责的满足客人要求。统一后勤管理。制定收费标准,让客人 放心消费对客房管理人员统一培训,对客人礼仪服务,文明热心周到;制定卫生标 准,让客人住得温馨。统一生活管理。制定客人用餐标准,让客人吃得开心;规范 陈列,卫生整洁;注重食品安全,让客人吃得放心,不得随意欺客宰客。统一保险 管理。由合作社负责对接保险公司,对本区域符合住宿条件的农户统一购买保险,按每户总床位 80%购买,按每个床位 10 元收取,保险费由房东承担。统一协调管理。 采取支部 + 合作社 + 议事会 + 游客代表模式,组建游客矛盾纠纷协调组,即支部牵 头,合作社主体,以组为单位成立议事会,游客中推荐代表,针对游客在住宿期间 发生纠纷,由村支部牵头统一进行调解,发生一起调处一起,坚决防止纠纷恶化扩散, 为游客创造平安、和谐、舒适的游玩环境,最终实现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 得放心目标。预计 2019 年实现产值 110 万元,村集体收入 16 万元,农户分红 94 万元。
三、 开拓多元渠道,创新文旅扶贫
1. 土河电商扶贫中心。习水县于 2015 年 8 月启动电商扶贫工作,是全省第一 个与阿里巴巴正式签约合作的县。三年来,形成了以“电商公司 + 专业合作社 + 农 户”的电商扶贫发展新模式,依托电商公司主渠道,借助专业合作社的主战场,拓 展种养大户主力军,积极建立营销矩阵,打造县域标杆企业,实现电商带动增收。 2018 年土河电商扶贫中心线上销售额达 435 万元,为农民节约生活开支 121 万元, 实现农民增收 208 元。
2. 蜡染苗绣坊。土河村的红苗刺绣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苗乡景区发 展后,当地农民自主开发了系列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其非遗传承人陶泽珍定期办班教授苗族刺绣技艺。此举大力助推当地老百姓自主创业,形成了产业链,刺绣成品 制作完成后,即可到电商扶贫中心申请线上网络销售,按订单制作发货;又可在景 区进行产品展示,面向景区游客直接进行线下销售。自 2017 年 6 月以来,土河红苗 刺绣产品远销广西、重庆、四川等全国各地,累计实现营总业额 12 万,带动 60 名妇女, 人均增收 2500 元。
3. 云陌竹苑。云陌竹苑是以前土河红苗的聚居地,自从景区创建后,村民们投 入资产、资金,将此地打造为集合乡村旅馆、农家乐、酒店等多元业态区,共有 15 个房间,能容纳 40 人同时入住,能接待 100 人同时用餐。2018 年开业以来,云陌 竹苑共接待游客 6 万人,解决就业岗位 21 人,每人每月可获工资 2500 元。
4. 经果林采摘园。经果林采摘园占地面积 5000 平方米,种有桃树、梨树、枇 杷等 1500 株果树。“春赏桃花,夏观荷;秋捉泥鳅,冬吃虾”,是农业与旅游融合 发展的农趣体验项目。采摘园是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 聘请专业技师和周边农户进行精细管护,挂果后采取包装外销与游客采摘相结合的 对外销售模式,农户可从合作社每年的销售收入中按比例分红,从果林管护中获取 工资报酬,加入该项目的农民、社员预计人均可增收 2000 元。此外,土河因地制宜, 发展了万亩葵园、千亩荷塘、小龙虾等农特产业,全村每年可实现农业增收 282.5 万元。
勤劳淳朴的土河儿女将在新时代、新长征的路上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土河精神, 弘扬荷花高尚纯洁的品质,让土河荷塘苗乡景区创新习水文化和旅游扶贫之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