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赢得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一百年风雨兼程,道不尽坎坷沧桑;一百年风云巨变,数不尽伟业辉煌。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西藏网策划推出“百年芳华”系列,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感悟初心与使命、荣光与伟大。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华民族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政治文化传统,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新中国成立前夕,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的重大问题摆在了国人面前。历史证明:议会多党制、一党专制都不适合中国国情,民主党派、无党派中一些人士提出的“第三条道路”也走不通。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凯歌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了。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豪迈地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一次会议为新中国诞生作了全面准备,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了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人民政协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存在,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很多人对此产生了困惑。
同年12月,毛泽东在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召集党内外人士几十人举行了座谈,发表了《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明确指出人大成立后人民政协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合作方针,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正式确定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要完成逐步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扬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而人民政协正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
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被庄严载入宪法,为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保障。
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人民政协的定位也不断明确。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序言;1994年政协章程修正案也在政协性质中,增加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的内容。
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五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这既是对政协历史上发挥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政协未来工作的原则性要求。
根据新的发展形势,2006 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是人民政协成立以来中共中央第一次专门就人民政协工作颁发的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政协工作作出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工作高度重视,在多个场合发表了关于政协工作的重要讲话,对相关情况作出批示,提出了很多的新论断、新观点以及新思想,成为了人民政协做好相关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人民政协蕴含深邃的政治智慧,是政治制度的伟大创造。在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奋进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家治理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西藏网 文/孙健)
原文链接:http://lyfzt.xizang.gov.cn/ztzl_69/years_100/202107/t20210716_2508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