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周末住哪 > 正文

徐汇:抢占新赛道,西岸谋布NFT艺术品产业生态圈

  • 时间:2022-03-02 20:55:15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继今年1月把“元宇宙”写入区政府工作报告后,徐汇区又提出抢抓NFT(非同质化代币)新赛道,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徐汇区“NFT艺术品”产业行业发展交流会获悉,该区将以西岸为核心区建立NFT艺术品产业生态圈,并将在区域内成立NFT艺术品生态联盟。

  “当NFT与艺术、游戏、体育等多样形式的叠加,构成了全新的商业生态,将带来更多新鲜‘玩法’。”现场,对“NFT艺术品”产业已开展布局或探索的各家先锋企业这样说。

  NFT+艺术,西岸在高原上建高峰

  NFT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契约数字化凭证,具有可验证、唯一、不可分割和可追溯等特性,可以用来标记特定资产的所有权。比如,人们可以将数字画作、影片、游戏等绑定NFT,让这些数字产品具有唯一性,从而实现跨平台流转和交易。

  NFT最早就是通过艺术品“出圈”。上海图链岸创始人章俊介绍,拍卖行佳士得去年3月在线上拍卖了作家Beeple创作的一幅纯数码艺术品《每一天:前500天》,最终以6934.6万美元成交。这场拍卖,也让NFT数字藏品走进大众视野。

  NFT艺术品产业之于徐汇区,也不是新名词。去年以来的诸多尝试,让徐汇区初步形成了生态吸引力。

  比如,去年5月,艺九在西岸油罐艺术公园1号罐举办了上海首届NFT加密数字艺术展《确实中的冲击》;今年1月1日,作为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拍卖活动的延续,嘉禾拍卖举办了《数字共生》区块链·数字艺术专题拍卖,拍品包括来自全球76位数字艺术家的87件重磅作品……

  徐汇区抢占NFT新赛道,被称作“高原上建高峰”。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金建红透露深层密码:2021年全区文化产业总营收超2000亿元,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

  人工智能让科技与艺术相互赋能。2021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出超500亿元,增速超20%。一批优质企业在西岸集聚。譬如,“垂直小硅谷”西岸智塔,集聚了浦江实验室、期智研究院、树图研究院等顶尖的研发机构,为NFT产业发展提供扎实的技术基础。

  “要充分释放徐汇区‘文、娱、商、旅’等场景资源集聚的优势,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文娱、在线文旅、虚拟购物等产业场景为切入口,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杆应用。”金建红说。

  传播东方美学,进一步思考“产业链”

  在NFT加持下,传统文化与年轻受众碰撞出的火花,让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战略部合作总监孙荣直呼想不到。

  越来越多文化IP机构试水NFT艺术品。蚂蚁鲸探发起宝藏计划,联合30多家博物馆打造150多款数字藏品,如“敦煌飞天”“九色鹿”等,吸引了1000多万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

  “当传统东方美学与现代潮流元素结合,多元丰富的场景让更多年轻人接受、走进传统文化。”孙荣这样注解。

  章俊认为,在一张张“图”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思考“产业链”,通过丰富场景来提升可延展性、交互性、可玩性,与物理世界进行联动。“与传统物理世界相互赋能,现实环境中无法产生的视觉效果都由NFT来完成”。

  腾讯幻核市场负责人杜政霖也表示,要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希望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文化生活,以数字的形式映射到虚拟世界中。

  可控环境下,尝试创建NFT“沙盒环境”

  徐汇区新一轮布局中,将加强与NFT艺术品产业先行者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产业发展生态联盟,打造NFT艺术品产业集聚区和生态圈。

  新赛道上仍存在不确定性。不少企业提出:二级市场如何做好监管?NFT艺术品处于产业形成的初级阶段,能否有一个统一的产业标准?徐汇区相关领导也当场表态,将通过业态先行先试,争取以西岸为核心区,在可控的物理和政策环境下,尝试创建NFT“沙盒环境”。

  此外,还将邀请有资源、有影响力的NFT生态企业入驻,通过闭环管理和小规模试行,逐步探索交易机制边界,探索“产品+场景+产业孵化”行业自治模式;支持企业创建NFT行业联盟或协会,通过小规模试行逐渐形成交易机制边界,推动建立NFT艺术品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同时,也将构筑行业安全底线。针对NFT当前发展阶段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空白等问题,积极配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上海证监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对NFT艺术品的初期风险点实施底线管理,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法规研究,逐步建设完善监管框架。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gqfc/20220228/c9a11bf2326147faa796bda1a6d7f5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