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宝庆路3号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博物馆,自2017年试运营起,吸引了不少乐迷来此参观。日前,从上海交响乐团获悉,该博物馆的数字版已经上线,以VR全景呈现博物馆原貌,让市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沉浸式看展体验。
沉浸式看展 300多件珍贵藏品可听可看
通过上海交响乐团官网进入线上博物馆,跟随箭头指引的路线来到一座花园洋房,这里就是宝庆路3号。主页的文字讲述着这座博物馆的历史——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原是上海滩染料大王周宗良的宅邸。房屋建于20世纪20年代, 2016年正式定位为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毗邻上海交响乐团、上音歌剧院、上海音乐学院,形成音乐街,于2017年10月1日起试运营,免费对公众开放。
顺着参观路线往前走就正式步入了馆内,进门的“西乐东渐”序厅道出了这座博物馆的重要价值。这是国内第一家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博物馆,展示了从19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上海城市的现代转型,交响音乐逐渐为国民所接受,并经过中国几代音乐人的努力,中国交响音乐交融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与西方交响乐传统,一步步走向世界。
整座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由三大板块构成:“乐之河”梳理了上海交响音乐发展的历史文脉;“乐之华”着重介绍中国指挥家、作曲家以及交响音乐代表作;“乐之传”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交响音乐知识,传播交响音乐文化。
馆内展有300多件珍贵的文献资料以及实物展品,展品涵盖手稿、乐谱、乐器、唱片、书籍、信件、节目单等丰富内容。从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到国内现存最早的交响乐演出节目单,还有工部局乐队录制的黑胶唱片,以及伴随朱践耳整个60年创作生涯的钢琴,每一件都是珍品,见证了中国交响的发展史。
新增“数字视听室” 线上博物馆内容更丰富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个数字博物馆并非简单地将线下博物馆搬至云上,而是在线下博物馆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补充,加入了许多可以点播的音频内容。比如一楼大厅里那架有着百年历史的三角钢琴,参观者不仅可以在数字博物馆里看到它的原貌,页面下方还贴心地配备了一段1分多钟的视频,让观众可以聆听百年前的声音。
在钢琴旁边,博物馆的另一件重要藏品——1929年梅百器指挥录制的西班牙作曲家德·法雅《爱情魔术师》唱片也配有音频版。据悉,这可能是这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录音,也几乎可以肯定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交响乐录音。该唱片此前由已故学者许步曾收藏,由其子许慎于2020年赠予博物馆。记者点开音频听到了一段2分15秒的录音,尽管碍于早期录音技术所限,原声音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噪声,但这也正是历史的痕迹。
此外,在数字版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里,还新增了为线上乐迷专属打造的“数字视听室”,只要戴上耳机,参观者就可以聆听中国交响音乐史上的珍贵作品录音,如黄贻钧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在1962年录制的丁善德《长征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独奏、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协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所在的宝庆路3号已经被列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建筑,为保护房屋,此前博物馆参观一直采用线上预约制,并严格限制每日参观人流量。如今,上海交响乐团着手打造了线上数字博物馆,不仅内容更加丰富,参观更加便捷,VR全景呈现博物馆原貌的方式,也满足了更多人足不出户沉浸式探索中国首个交响音乐博物馆的愿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