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非遗民俗 > 正文

我们仨,一起守护这个家

  • 时间:2022-04-14 03:23:28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一个三口之家,疫情发生后,全部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但,这节奏因一个来电,发生了转变……

  讲述人:凌思思(武汉自然博物馆讲解员)

  7.jpg

  周洋/绘

  我是一名“武汉伢”,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今年初,新冠病毒肆虐,让原本充满活力的城市陷入困顿。

  往常节假日就没怎么正常休息过的爸妈,因此更加忙碌。他们都在公安系统上班,疫情期间,要到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支援,也要给一线部门运送物资……每天早出晚归。

  我从没有听到他们抱怨过什么。

  “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就是得挺身而出。”我爸总这样说。可能是他念叨久了,也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从小就立志,长大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像他一样的党员。后来我一入大学,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且在大学期间完成考察,终于如愿。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冲得上去。”这句话我正在践行。面对疫情,一切都那么现实,危难扑面而来,于是,爸、妈和我,我们仨,一齐站上了防控疫情的关卡。

  一个电话,情势急转直下

  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武汉市委组织部号召全市共产党员“下沉”到社区,支援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我所在的单位武汉自然博物馆负责支援江汉区汉兴街几个老旧社区,主要工作有参与出入口管控值守,进门入户开展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排查,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慰问关爱等志愿服务。2月8日,接到单位通知后,我就积极报了名。

  疫情发生前,我在武汉自然博物馆负责讲解,流畅而富有亲和力的语言表达是我们的基本功。“下沉”社区也是需要与人沟通的工作,所以对开展志愿服务,我充满信心。

  此前,爸妈都领了“神秘任务”,早出晚归地在外执勤,三人一桌吃顿饭都是奢侈。我睡时,他们仍没回来,一觉醒来,他们早已出门。我心里明白,这些都跟战“疫”有关,而这次任务的艰巨程度也是空前的。

  我主动报名“下沉”这件事,他们很支持。和爸妈一起奔赴“火线”,深夜回家相互激励,当时,我还开玩笑说,这个三口之家现在充满着“战友情”。

  谁知道,全家上前线的情况还没持续两天,就被一个电话终结了。2月11日,爸爸在电话里说,一位同事发烧了,前几天同车的人都被要求去做CT和血检。他说:“估计还是老毛病,片子上显示肺部的结节有点炎症,医生让我在酒店隔离几天,排队做核酸检测。应该吃点药就好了,你们都做好防护,不用担心我。”

  爸爸说,当时他们在车上都戴了口罩,而且也全部消了毒,做好了防护措施,不会有什么问题。他的语气非常淡定,仿佛不是件多大的事,但是那时的我已经完全蒙了。

  我爸有慢性支气管炎,常年干咳,而对于新冠肺炎,我最初了解到的是五六十岁的男性比较容易患上,我爸刚好就属于这个群体,再加上他的肺本身就有旧病灶,我真的很担心。

  由于我爸这边出了状况,我妈随即也被安排在家休整了。2月12日,我和她在家待了一天,气氛有些凝重。我偷偷在自己的房间里抹眼泪,越想越悲观。

  “思思,你说万一你爸要是……”妈妈说。

  “您别乱想了,爸都说了没什么事,而且现在技术发达,不用担心的。”走出房间,看到妈妈,我不得不把消极的情绪藏好,我心里明白,此时我若也消沉下来,妈妈会更加痛苦,爸爸在酒店隔离也不会安心。

  心怀忐忑,坚持“下沉”

  虽然心里满是忐忑和不安,2月13日,我还是回到了“下沉”服务的社区,和同事投入到紧张繁忙的支援工作中。

  平时我一向乐观,不是我自夸,我就是团队里的“开心果”,搞气氛、带节奏信手拈来,所以我被同事们称为“下沉”工作团队中的“情感专家”“正能量担当”。但那几天我低落的情绪很快就被同事察觉到了,后来听说了我家的事后,大家都默契地陪伴着我。

  “今天又有200多例出院了!”“大部分感染者都能康复。”“我们武汉现在人员物资都跟得上。”……在大家的陪伴与言语“按摩”下,我感到压力在被分担、痛苦在被分解。那天回家的路上,我找了一个空旷的场地放声大哭。是啊,疫情暴发后,我们每个人都太过压抑,都需要宣泄的出口。我太想爸爸了,想回到两个月前,想回到讲解员的岗位上,想一家三口和从前一样每顿饭都围在一桌……

  “不!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切都会有转机!”我再次自我暗示,眼下我最需要守好“关卡”,做好手边的“下沉”工作,照顾好妈妈,用努力的姿态去迎接转机。

  毕竟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我去攻克:我“下沉”的社区是武汉市江汉区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小区老旧,老人很多,尤其是独居老人。很多老年人不会网购,也习惯了每天出去买些东西,散散步。所以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日常劝导是“下沉”工作的大头。

  记得有一天,一位奶奶提着购物袋一定要出小区买菜,被工作人员拦下后十分不满。她说:“你们这些人就是闹眼子(即胡闹)!我戴着口罩呢,凭什么不让我出去。”

  “奶奶您别着急,社区有跟超市和菜商方面牵头,平价菜一会就送到咱小区,不用出去就可以买,您有什么需要跟我们说就行。”

  经过几轮沟通讲解,老奶奶消了气。这位奶奶是位老武汉,孩子都去外省工作了,今年由于疫情他们都没回来。平日里,就她和老伴在这里生活。因为年纪大了,手机不会用,需要什么都是自己出门去买些。其实在这个小区里,有很多户都是这种情况,我们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有专门的分工,尽力为这些老年人提供周全的服务,让他们能够在隔离期间感受到不隔爱的温暖。

  通过数天的服务交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理解了我们的工作,也更配合。冬天,有些老人会戴帽子,他们知道我们要测体温,会提前把帽子拿下来配合测量,还会叮嘱我们“在一线工作要保护好自己”。

  能够得到居民们认可,我就是再冷再累,都愿意继续工作。

  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前些天,爸爸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是阴性,我和妈妈都松了口气,想着过不了多久,我们仨就可以团聚了。

  “你爸情况不太好……”

  “思思,你现在能回来吗?社区刚给我打电话,说你爸情况不太好,被定为疑似病例,让我们收拾一下也去隔离。”妈妈说。

  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我急忙赶回家,看到妈妈的情绪很低落,坐在沙发上,饭也没有做。我拿起电话再一次向社区询问情况。

  “我们接到医院的通知后,就跟你们联系了,您父亲现在被定为疑似病例,需要前往黄陂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社区的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说,希望我和妈妈可以配合,尽快入住集中隔离的酒店。

  我们赶紧收拾行李,妈妈也很快地炒青菜、蒸米饭,简单吃点后,就跟着社区安排的车辆前往隔离酒店。所有手续办理完毕,在酒店安顿好已是晚上10点多了。

  “爸,前两天通话都好好的呀,怎么就定为疑似了呢?你那边情况怎么样?我和妈妈都很担心你。”

  “嗨,我就是到医院打针治疗,肺里的老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爸心里有数,没事的。”

  “我和妈也被安排在酒店隔离了。”

  “啊?哎,连累你们娘俩了,平时有空多跟你妈通通话,我会照顾好自己,不用担心。”

  每次通话,我爸都特别乐观,语气坚定地说没事,只是来医院打针,炎症退下去,他就回家了。两天后,他也开始有些担心了。

  “今天,跟我邻床的一位老人被带走了,他的核酸检测显示是阳性,我和他住在一屋都好几天了。”

  “天啊!那你这两天也要密切关注身体,有什么不舒服,要及时跟医生说。”

  “好的,你们也做好防护,有什么事随时联系。”

  “嗯嗯,爸,你一定会没事的!”

  那几天,我经常整宿无法入睡,或者睡着会惊醒。脑子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不知道我爸会进行怎样的检查,如何治疗,会治好吗……整天心神不宁,以至于我的体重几天就掉了8斤。即使如此,每天跟爸妈通话的时候,我还是保持平常的状态,不让他们察觉到我几尽崩溃的情绪,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反复隔离,生活战“疫”要继续

  3月4日,我和妈妈在酒店隔离已满14天。

  按照要求,我们再一次去医院做了各项检查,晚上结果出来,核酸都是阴性,酒店通知我可以解除集中隔离,明天社区会来车接我回家,而妈妈由于肺部还有些炎症,可能是旧病灶,需要继续留在酒店。爸爸的核酸检测也是阴性,肺部情况有所好转,转到隔离酒店观察治疗。

  我们一家三口,当时只有我可以回家。生活还得继续,既然现在没事了,就赶紧尽我所能,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吧。

  我和单位联系,表示希望能尽快回到一线,与同事并肩作战。单位同意了我的请求,让我先在家休整一天,再和同事们一起去支援一线。

  意外再次降临了。3月5日,我跟随车辆刚回到居住的小区,就接到社区通知:继续在家隔离14天。

  又是一次禁足令!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家,跟爸妈通完电话后,我又收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来电,他们的关心与开导让我的情绪平复了很多。当时已是抗击疫情的决战时刻,服从组织安排,宅在家里,也是在作贡献。

  今年是我在武汉生活成长的第27年。这次疫情,让我对武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每一个人都在用爱守护着它。如今,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依然爱它,我要守护我的家。

  记者手记

  如今,距离上次采访凌思思已经过去一个月,在后来的联系中了解到,她的父母也在之后不久康复回家,居家隔离满14天后,他们一家三口又都陆续回归到岗,在疫情防控一线值守。

  凌思思告诉我,她选择在文博系统工作,一方面,是因为跟她所学的专业相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她非常热爱武汉的历史与文化。“讲解员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能够运用自己所学,把这里的知识带给更多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眼下,她依然是传播者与守护者,传播着防疫知识,传播着生的希望;守护着她的小家,守护着武汉这个大家。

  疫情当前,每个家庭都是一个战斗单元,在各自的战场坚强守望,为大家庭的健康安宁贡献着小家的一份力量。从这个普普通通的三口之家,我们仿佛看到了武汉千千万万个家庭。即使状况频出,即使反复被隔离,即使危险就在身边,随时可能“中弹”,他们仍以一颗强大的心去磨平前方的一道道坎。他们坚信,只要聚合一道力、拧成一股劲,这场战“疫”定能胜利!

  现在,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武汉这座城市也正在有序重启。3月25日,武汉市公交车恢复运营,3月28日,地铁恢复运营,4月8日,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武汉“城门”重新打开。离汉通道管控的解除,显示着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标志着武汉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市经济社会活动转向全面“重启”。

  据凌思思介绍,她目前下沉的武汉市江岸区同庆里社区已经是无疫情社区。“能够成为无疫情社区是件非常令人高兴和自豪的事情,因为这是大家这几个月来共同坚守努力取得的成果。”凌思思说,现在无疫情社区在门禁管控方面依然非常严格,就她所在的小区而言,居民每天每户可以有1人外出,时间不超过2小时,对于有复工证明需要外出工作的人员,不做时间限制,但工作场所必须进行全面消杀并控制人数。

  她告诉我,刚开始下沉的时候,在路上看到最多的通常是警察,还有那些贴了大条幅运送物资的车辆,很少有私家车。但是最近在去社区工作的途中,她发现路上的车渐渐多了起来,有骑自行车的,也有骑电瓶车的,人来人往。

  伴随着城市交通陆续恢复运行,部分大型商场、餐饮店也开始复工营业。“很多居民都从复工的店铺里买到念念已久的美食,小区里放快递的桌子上,包裹也越来越多。城市的烟火气渐渐浓起来了,我熟悉的武汉回来了。”凌思思说。


原文链接:http://wlt.hlj.gov.cn/home/detail/id/307854/type/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