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创客招募 > 正文

2025年,山西基本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 时间:2022-05-19 12:56:1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日前,《山西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明确,到2025年,全省117个县(市、区)中,70%完成省级初审验收,8个市完成文化和旅游部验收认定,全省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基本建成,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西样板。

  形成全域旅游空间体系

  《纲要》提出,我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路径已经明晰,将强化核心引领、带状聚集、板块崛起,发挥中心城市和核心景区辐射带动功能,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全域旅游空间体系。

  做大点——抓好旅游城市、龙头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旅游综合体、文旅小镇、美丽乡村以及文化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康养基地等建设,建好传统景区,开发好新兴景区,加快“空白点”布局。

  串联线——连点成线,形成旅游线路和风景道,抓好精品旅游线路套餐建设,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干线公路建设,充分打造“公路+景区”的旅游廊道。

  辐射面——将点线连成片,通过旅游线路的交织,形成旅游发展轴带,打造多个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规模效益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包”“景点群”“旅游经济圈”。

  覆盖网——形成旅游交通网、旅游公共服务网、旅游要素服务网、安全保障网等多种网的全域覆盖。

  拉长链——融合拓展旅游价值链、产品链、产业链、服务链,构建文化和旅游生态圈。

  打造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纲要》提出,将重点部署我省康养、红色、研学等文旅“产品包”建设体系,挖掘旅游发展新动力,拓展旅游新市场,提升山西品牌形象,构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康养旅游“产品包”。打造“养心旅游+养生旅游+养老旅游”的康养旅游“产品包”,融旅游、居住、康养、医疗、护理为一体,开发全生命周期且富有山西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产品包”。打造“红色资源观光+红色游学+红色体验+红色会展+红色文化”的红色旅游“产品包”,以创建综合化精品红色旅游景区为导向,全面推动全省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功能化和红色旅游体系化发展。

  研学旅行“产品包”。打造“黄河文化研学+长城文化研学+生态保护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寻根祭祖研学”的研学旅行“产品包”,将山西研学旅行产品打造成为中国北方夏令营、冬令营的研学旅行核心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包”。依托山西乡村旅游资源,建设“休闲农业+乡村度假+乡村康养+民俗体验+乡村产品与工艺”的乡村旅游“产品包”。

  四季旅游“产品包”。重点开发冬春淡季旅游产品,打造“春游山西·缅怀祭祖+清凉山西·博物研学+醉美金秋·丰收山西+冬享山西·民俗三晋”旅游系列产品,科学编制并发布山西全域旅游日历,以“一日山西,月月好玩,四季精彩”为主题,体现山西全时空旅游魅力。

  夜间旅游“产品包”。突出“繁荣夜游经济,打造不夜三晋”主题,丰富夜间旅游文化活动,构建“景区夜游+都市夜游+夜间演出”的夜间旅游“产品包”,做强山西夜游经济。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西样板

  《纲要》提出,今后,我省要加快推动全省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西样板,推动文化旅游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充分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纲要》明确,我省将充分发挥中部城市群、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文旅产业集聚优势,强化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和国家太行山旅游规划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龙头景区为牵引的新型文化旅游全域发展格局。

  同时,我省将充分发挥山西文化厚重、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旅游产品、设施和项目的文化特色,建立多部门横向联合、多层级纵向推进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整体推进,形成游客能满意、居民得实惠、百业添效益、企业有发展、政府增税收的共建共享发展格局。

  到2025年,全省文旅产业发展在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品牌影响等方面取得实效,实现发展全域化、供给品质化、治理规范化、效益综合化、带动一体化,形成文旅融合特色鲜明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栗美霞)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wlxx/202205/t20220518_60066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