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故事 > 正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喤喤厥声 肃雍和鸣——黑龙江·箫笛文化推广活动举行

  • 时间:2022-06-16 08:22:07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3.png

  4.png

  图|展览现场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琴、箫、笛艺术的魅力,2022年6月11日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黑龙江省图书馆和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喤喤厥声,肃雍和鸣——黑龙江·箫笛文化”推广活动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拉开帷幕,这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与传习基础之上形成的阅读推广活动。

  5.png

  图|黑龙江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殷峰致辞

  黑龙江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殷峰出席活动,他在致辞中说,龙江书院是省图书馆将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和传统书院功能有机合一,为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效能,提高民众传统文化素养、传承龙江文明记忆而打造的传统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品牌。2019年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评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和“中华经典传习所”。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与传习,面向广大读者开设古琴、竹笛、茶道等公益课程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讲座、雅集和读者活动等。今天是龙江书院恢复线下活动的第一场,恰逢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在古琴笛箫的优美旋律中,共同感受中华传统艺术的美好。

  6.png

  图|哈尔滨市非遗项目“北派竹笛”传承人谷银秋为读者讲解展览

  箫笛文化展做为本次推广活动之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箫笛实物和图片展,以历史脉络为主线,介绍了几千年来箫笛的演变历史、箫笛制作、演奏方法以及代表曲目,特别是箫笛在黑龙江省传承、发展的成果。参观者在近距离观察箫笛实物的同时,通过扫描二维码还可以欣赏到我省乃至我国笛箫名家演奏的经典曲目和精彩视频,从观、听、感、触等多方面深入了解箫笛文化,感受箫笛音乐的魅力;另一部分是清代及民国箫笛文献展,遴选了黑龙江省民间收藏的箫笛文献,其中最早的刊印于乾隆年间,距今两百多年历史,对于倡导古籍阅读,推动古籍普及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png

  8.png

  图|展览现场

  9.png

  10.png

  11.png

  12.png

  图|部分展板图片

  当天下午,“守望传承•壬寅龙图听琴”琴箫笛雅集在省图书馆龙江书院如期举行。非遗传承人与传统文化爱好者三十余人欢聚一堂,闻古音而怡情,感雅韵而兴怀,共同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坚守与传承!

  13.png

  图|雅集活动现场

  14.png

  图|黑龙江省非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李树果讲解古琴的历史文化和传承现状

  15.png

  图|古琴演奏与朗诵《阳关三叠》

  16.png

  图|古琴独奏《高山》

  雅集中,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李树果为大家讲解古琴的历史文化和传承现状,黑龙江省古琴协会秘书长张黎则带领大家一起阅读古代琴谱,揭示古琴艺术传承千年而不息的秘密。黑龙江省音协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李艺则为现场观众介绍了竹笛的历史、演奏技法和代表曲目等内容,以及箫笛艺术在我省的传承情况。随后,《高山》《平沙落雁》《醉渔唱晚》《满庭芳》《姑苏行》《关山月》等经典曲目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或清幽、或高古、或欢快、或激昂,不时博得掌声阵阵。伴随着悠悠琴声,现场观众共同诵读了李白的诗作《桃李园序》,陶醉于古琴笛箫的优美旋律中,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之美,思想之深。

  17.png

  图|竹笛合奏《长歌行•摘句》

  18.png

  图|琴箫合奏《桃李园序》

  守望妙音,传承古韵。通过本次推广活动,广大读者燃起了对传统乐器古琴、箫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感受穿越千年的袅袅乐音,体悟中国传统音乐的哲思与意境,让中华传统音乐艺术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新时代风采!


原文链接:http://wlt.hlj.gov.cn/home/detail/id/308591/type/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