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故事 > 正文

传承与守护——2022年广东省文博系统专业人员杂项类文物鉴定培训班开讲中

  • 时间:2022-06-19 12:43:4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6月13日上午,由广东省文物局指导、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主办的2022年广东省文博系统专业人员杂项类文物鉴定培训班在广州东山宾馆正式开班。

  微信图片_20220616104520.jpg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在开班仪式上致辞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陈卫芬,浙江省文物鉴定站首席专家、研究员柴眩华,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刘成基,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副站长何锋、赵敏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培训班开班仪式。

  龙家有在开班仪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其基础在于科学依规做好文物的认定、定级、评估和登录工作,更在于做好文物鉴定这一前提,各地市博物馆要抓住培训班这一机会集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日后在实战中运用所积累的鉴定经验,齐心协力、共同奋进,把全省文物博物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此次培训班邀请到多位省内外杂项类文物鉴定研究专家,包括浙江省文物鉴定站首席专家柴眩华,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郭学仁,辽宁省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刘磊,他们与来自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赵敏副站长、张亮副研究员、丁新义馆员一起,将在四天的时间内为学员带来8场专题讲座,讲授杂项类文物鉴定与保护利用知识,进行杂项类文物鉴定实例分析。

  除此之外,本次培训班还将组织学员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邀请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副馆长章荣玲带领培训班学员实地参观和学习所在博物馆的在展展览和相关文物。

  2.jpg

  “竹木牙角器鉴赏”讲座现场

  据介绍,此次广东省文博系统专业人员杂项类文物鉴定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工艺类文物,广作文物以及革命文物。其中,革命文物的鉴定培训更是首次被正式“提上日程”,成为培训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训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刚刚过去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这其实也强调了文物保护工作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当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相关举措和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开办传统工艺类文物鉴定知识讲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我们开展相关讲座、持续培养传统工艺相关的鉴定人才提供了思路”。

  3.jpg

  授课老师结合实物讲解革命文物鉴定知识

  近年来,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备受重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更是为革命文物开辟专栏,将“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列入重点任务部署,反映了革命文物鉴定工作突出的重要性、独特性与挑战性。此外,广东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在广东开展革命文物鉴定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此次培训班选取了革命文物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授课。

  据悉,本次共有广东省内21个地市的63位文博系统专业人员及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文物总店等多家文博机构旁听人员参与此次培训班,其中包括已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工作人员。

  据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培训班是继2021年广东省文博系统专业人员陶瓷类文物鉴定培训班之后,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继续面向非国有博物馆人员开放报名渠道,也是长期坚持对省内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政策之一。

  4.jpg

  培训班学员们认真聆听讲座

  开班仪式上,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刘成基介绍了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在助力省内文博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长期以来以守护文物安全、普及文物知识为己任,在广东省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除了日常开展文物鉴定工作以外,作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博人才专项小组的一员,更积极承担配合组织实施文博领域人才培养扶持项目、加强文博人才教育培训等重要职责。

  “鉴定站多年来坚持为广东省文博系统工作人员提供文物鉴定培训班和讲座,希望在与广大文博同行分享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助力全省文博人才队伍的建设。此次培训班授课的内容经过多次修订才最终确定,就是希望尽可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普遍性与可行性并重,令培训发挥最大效能,真正帮助到学员们此后的工作和实践。”刘成基总结。

  目前杂项类培训班正在热烈开讲中,培训时间将持续至6月17日。

  


原文链接:http://whly.gd.gov.cn/news_newzwhd/content/post_39511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