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市场 > 正文

小蓝莓——催生一个产业 富裕一方百姓

  • 时间:2022-08-20 08:51:09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我昨天摘了200多斤蓝莓,挣了将近300块钱。”8月上旬,正值通化县光华镇蓝莓采收季,在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蓝莓种植基地里,光华村村民李博和来自当地以及周边的100多名农户一起采摘蓝莓。“我家有十多亩地,赶上农闲在这打短工摘蓝莓,增加了不少收入。”李博说,有了蓝莓产业,收入多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光华镇地处长白山南麓,适宜的气候条件、肥沃的黑土地加上哈泥河水的灌溉,为蓝莓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通化县将蓝莓产业作为重点产业,纳入发展规划中,集中力量扶持产业发展,为“光华蓝莓”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全镇已发展9000余亩蓝莓种植基地,从业人员达到4000人,蓝莓产业总产值达到4.1亿元,光华镇已逐步发展成为以蓝莓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

  如今,“光华蓝莓”正一步步实现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开发,依托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集蓝莓种植、收储加工、研发、冷链物流、旅游、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蓝莓产业体系。目前,禾韵公司完成投资3.59亿元,建设了5400亩蓝莓种植基地、6000吨收储基地、4000吨产品深加工基地和每年400万株的良种繁育基地。

  “现在正是蓝莓采摘阶段,每天都忙着打包、装车、发货,冷链车天天往外发。”当地村民王鹏最早一批加入了光华蓝莓合作社,现在他在禾韵公司蓝莓收储中心工作。近20年时间,他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收获了企业发展给他带来的经济实惠。“我自己有21亩地,全都流转给禾韵公司了,我一年12个月都在公司打工,除了工资还有分红。”王鹏说他现在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快乐打工人。

  走进收储中心速冻车间,冷气迎面扑来,工人在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清洗、速冻、打包全程机械化,一气呵成,这些冷冻蓝莓将作为原料进行储存。在包装车间,几百名工人正在将采摘下来的新鲜蓝莓按照果实品级进行分拣、装箱,这些鲜果经过包装即将运输到北京、上海、沈阳等多个城市的商超。

  “收储中心每天能加工鲜果和冻果120吨左右。现在,收储中心有400多名工人,种植基地有1500多名工人,每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容纳就业2000多人。”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隋明义介绍。

  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光华镇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蓝莓种植、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实现蓝莓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目前,禾韵公司具有精细加工能力4000吨/年,拥有深加工标准化厂房5400平方米,精细加工设备121台套,加工技术全国领先。公司主营高端蓝莓产品,包括蓝莓鲜果、蓝莓加工品、蓝莓苗木三大种类,其中,蓝莓加工产品包括蓝莓果汁、蓝莓果酱、蓝莓肉干、蓝莓甜酒、蓝莓北冰红、蓝莓脱醇酒等。

  青山绿水,莓果飘香,好产业孕育好生态。蓝莓是退耕还林树种,本身就具有生态价值。光华镇地处通化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哈泥河流域,在水源保护区种植1亩蓝莓相当于增加1亩生态林,减少1亩水土流失面积。光华蓝莓特色产业小镇的蓝莓种植采用有机生产方式,获得了欧盟和中国有机食品双认证,蓝莓产业正不断推动当地实现“经济+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公司每年收集大量的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堆沤蓝莓专用有机肥,来满足蓝莓对土壤有机质的需求。”隋明义介绍,禾韵公司通过独创的“全产业链有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已发展成为低耗能、无污染、零排放的环保型企业。

  蓝莓,典型的生态富民项目,让原生态的山水乡村焕发出灵动之姿。光华镇围绕蓝莓项目发展家庭农场、旅游服务,解决农民就业4000多人,促进年人均增收15000元。近20年的发展,蓝莓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文化名片。

  “光华蓝莓不愁卖,一到季节各地商贩都奔咱这儿来,坐在地头就全卖了。”光华镇沐阳家庭农场负责人李辉流转了130亩地种植蓝莓,目前每亩产量在700斤左右,虽然不愁卖,但蓝莓不好存放,尾果价格低,他正琢磨着如何进行蓝莓深加工,继续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提高蓝莓的经济效益。

  微风拂来,一望无际的蓝莓树绿浪滚滚,蓝莓果实颗颗饱满,坠满枝头。在光华镇,小蓝莓正成就着大产业,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8/t20220819_85460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