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在做好居家办公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组织号召全省非遗工作者、传承人、协会、基层非遗保护管理部门、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坚决贯彻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要求,主动宣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鼓励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挥特长,创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非遗”作品,以“遗”战疫,同心助力疫情阻击战,展现了青海文旅人的非遗情怀和责任担当。
用非遗情怀 传递正能量
河湟剪纸省级传承人王凤英,用双手和剪刀凿出一幅幅感人的防疫主题剪纸作品。河湟刺绣省级传承人俞兰积极居家创作,绣出弘扬主旋律的刺绣作品。花儿、平弦、河湟皮影戏项目传承人用音符串起防疫知识,普及防疫措施,传递正能量。各地非遗工作者主动担当,有的化身志愿者,积极投身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有的坚守在党员先锋号,带头值班守点;有的慰问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带去关怀和物资,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个人力量。省级非遗工坊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为山体滑波自然灾害捐款5万元。
静态不停产 线上谋发展
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疫情期间线上谋求发展。对接合作企业进行新产品线上宣传,与22家公司签订订购合同,金额达100余万元。给有困难的工坊、个体户分派50余万元订单,并利用小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媒介指导绣娘和相关企业制作订单,做到静态不停产。互助县“9.01”山体滑坡事件发生后,协会成员积极为红崖抢险救灾现场和县各集中隔离点赠送爱心餐及物资。青海省非遗保护协会积极动员各工作站开展线上宣传工作,海西工作站党支部与当地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展“抗疫一线网络摄影展”,获得广泛关注。
发挥好资源 丰富“宅”生活
各地非遗保护管理部门及项目保护单位充分依托本地特色非遗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发布非遗项目宣传图文信息、视频、“抗疫”新作品等,丰富群众居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非遗”声音,弘扬主旋律。西宁市非遗保护中心号召传承人创作正能量的曲艺、花儿、秦腔等作品,并在微信公众号发起联播活动。海东市组织党员干部投身互助县山体滑坡灾后群众转移工作及各县疫情防控工作,鼓励非遗工作者创作正能量文艺作品。黄南州、海西州利用官方视频号、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特色非遗项目视频宣传活动,让群众足不出户线上感受非遗魅力。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青海省藏医院利用“青藏药浴”视频号发布“藏医防瘟九黒药功效解说”视频等,线上普及防疫知识,同心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