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友们注意观察!今年降雨量过大,脱肥导致玉米底部叶片发黄,但保护性耕作效果明显,要及时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8月25日一早,九台区兴隆街道小荒村德强种植业家庭农场里,农场主潘丙国翻开一本厚厚的“教案”,一番深思熟虑后,确定了当日的授课内容,保护性耕作微信课堂就开讲了。
德强种植业家庭农场实施了7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十里八村的人经常来向潘丙国请教。“为什么不建个微信群,向更多农民推广这项好技术?”于是,每天早上潘丙国的“农技课堂”都会在微信群里准时开讲,每节课三四十分钟,带领农民一起交流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要点和相关政策。
为何要在线上“办班”?“保护性耕作真是太牛了!不仅能保护黑土地,提高粮食产量,还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潘丙国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农民对保护性耕作还存有误区,认识仅停留在免耕播种,将其称作“懒汉田”。当看见实施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田里,种出整齐、丰产的玉米后,很多农民便动了心思。有了微信群,就能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示范了。
很快,潘丙国建起的“保护性耕作种地”微信群吸引了数百名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合作社代表进群。群内开设线上“农技课堂”,由他担任主讲,每天确定一个主题,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启发、动员、引导更多的农民了解认识和接受保护性耕作,还会定期邀请农业、农机专家入群,提出指导意见,及时发布苗情、墒情、病虫害防治等信息。
这样的“农技课堂”每日一讲持续了近3年,去年,在德强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带动下,100多户农民的200多公顷玉米获得丰收,家家户户的玉米楼子都增高加宽!
“老潘不仅种地有一套,课堂上天天都有新内容。”当地种粮大户刘辉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微信群,保护性耕作中的疑问总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根据微信课堂上所学,我在免耕播种的同时,配套实施条耕、苗期深松技术,现在看作业效果明显。”如今,潘丙国建起的这个微信群已吸引了400多名成员加入,累计听讲超过10万人次,德强种植业家庭农场也被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评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基地”。
为了讲好保护性耕作,潘丙国在引领示范上下足功夫,主动参加专业培训班、现场分享实践体会、关键作业时段前开展示范……在他看来,推广保护性耕作需要一环扣一环,这样才能把技术规范标准实施到位。“要质量、要高产,一定要精耕细作,综合施技才能体现优势。”潘丙国说,今年家庭农场的保护性耕作托管作业面积达到300多公顷,率先应用保护性耕作秸秆归行、条带耕作、免耕播种、苗期深松等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启发、动员、引导周边两个街道5个村近200户农民认识和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9/t20220906_85662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