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干部职工心中扎根,让民族团结之花美丽绽放。9月份以来,市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系列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
及时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专题推进会,传达学习《包头市农牧局全面深入组织开展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方案》,并精心研究、制定计划、明确目标、统筹部署,保证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能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上级有关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画好“活动图”、充实“活动月”、绘好“同心圆”,营造全体干部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示范引领,深化宣传教育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把握理论学习这一“关键点”,有效利用“五学”模式,结合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等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二是组织视频教学。9月21日,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通过观看相关专题讲座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包头实践》等教学视频,使干部职工充分了解了在包头这座由289万人口组成的包容开放型城市,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使大家自觉成为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宣传员、推动者。
三是开展专题研讨。9月29日,中心党支部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会。研讨中,干部们依次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思想认识、讲学习体会、说工作思路。专题研讨会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活动载体,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示范作用。9月23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分享会,会上分享了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小学语文教师─乌云其木格、内蒙古自治区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回族干部蒲兰君、基层优秀党员干部─宋兴华、《守望相助建家园》太本站镇─吴俊峰等4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先进事迹。通过分享会,以先进模范教育引导干部职工铸牢中心各族干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二是制作微课堂视频生动解说。中心党务干部制作两期“民族团结知识微课堂视频”,积极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视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并通过以包头市农牧局官网、包头现代农牧业微信公众号及中心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开展线上传播宣传民族团结正能量,有效扩大了宣传范围,使系统各族党员群众能更“接地气”的了解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牢牢树立“56个民族一家亲”的思想。
三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9月27日,中心组织开展“庆国庆、喜迎党的二十大、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影片《海的尽头是草原》。通过观看影片,干部职工能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和感受那段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历史佳话,感受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大爱与感动,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民族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扎实推进各民族团结进步要把握政策,创新举措。下一步,我中心将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