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市场 > 正文

通化市秋粮收获工作基本完成

  • 时间:2022-11-05 02:23:5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截止10月31日,通化市秋粮收获工作基本完成。全市已收获粮食作物面积334.45万亩,高于省级下达任务面积9.95万亩,其中:收获玉米作物244.47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3%;收获水稻作物72.85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收获大豆作物13.43万亩,高于省级下达任务面积0.33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

  为落实全年粮食安全,通化市农业农村部门多措并举保障粮食作物丰产丰收,秋粮收获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高位推动,促进秋收工作高效进行。通化市农业农村局秉持“早谋划、早落实、早盘点”的工作要求,九月上旬组织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对今年的秋粮收获工作进行调研;9月21日组织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参加《全省秋收工作视频会议》;9月26日印发《2022年通化市秋粮收获工作方案》;9月27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秋收工作会议精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召开全市秋收工作线上视频会议,安排部署今年的秋收工作,下发《通化市十月份秋收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实际,认真制定秋收工作方案,及时将秋收工作分解、安排、落实到乡镇、村组。确保秋收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科学防治,保障秋粮健康生长。为提高病虫防控能力,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市本级农业部门发布农作物病虫简报11期,为科学指导防治,领导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全市认真落实病虫防控责任,全年共报测报系统1179次,病虫周报98次,蝗虫、草地螟周报196次,草地贪夜蛾周报184次,为决策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开展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实现精准施药,各地积极应用无人机精准施药,减轻农民防治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率,减少农药的流失与浪费,防治成本由人工防治每亩25元,降低至飞防作业每亩平均15元,每亩降低防治成本10元,减少用药 20%以上,提升了水稻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确保粮食作物安全、健康、生长成熟。

  适期秋收,提高秋粮产量。全市农业部门分类指导推进秋收工作,共发布秋收气象信息6期,加强宣传指导,科学安排秋粮收获顺序,指导农民分区、分类适时开展秋粮收获。严格按照先收水稻、大豆后收玉米,先收早熟品种后收晚熟品种,先收经济作物后收粮食作物,先收种子田后收一般大田,先收岗川地后收低洼地等“五先五后”原则。对于个别低洼土壤过湿、机收困难的地块,要及时组织人工收获,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扩大机收面积,提升秋粮收获效率。各县(市、区)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作业主体,开展机具检修维修和培训工作,以良好技术状态投入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2022年全市完成机耕整地318.7万亩,完成机播面积242万亩(其中机播玉米167.9万亩、机插水稻72.8万亩、机播大豆1.3万亩);完成机收面积246万亩(其中机收玉米158.55万亩、机收水稻87.45万亩)。全年投入农机具11.4万次,培训机手、修理工7040人次,共检修农机具5.8万台。确保秋粮收获高效、科学开展。

  严控农机隐患,保障秋收生产安全。9月秋收以来全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机监管部门,坚持常态化执法检查、隐患排查。截止目前,累计执法检查、隐患排查72余天(次),出动执法监管车辆88台,出动监管人员317余人,检查拖拉机587余台;现场劝导纠正拖拉机违法载人、人货混载违规行为78余例,整治整改无牌无证驾驶12例,拖拉机年检到期84例,补贴拖拉机反光贴缺失污损1220台。针对秋收农机作业量激增情况,全市各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机监管部门,坚持农田、场院常态化执法检查、隐患排查,拖拉机“违法载人、人货混载、无牌无证驾驶”等违法违规整治。确保确保农民群众秋收安全有序出行。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11/t20221104_86195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