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市场 > 正文

大荒沟村走出乡村振兴“富美”之路

  • 时间:2023-03-02 08:19:27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别看我们村叫大荒沟,现在不管你从哪看,都看不出来这里荒,尤其这两年,村集体越来越壮大,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就连我这小店儿里卖的货品种都比原来多了100多种,这不就是咱们乡村振兴最好的体现嘛!”在大荒沟村经营商店的曲大姐自豪地说。近年来,通化县兴林镇大荒沟村以建设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为契机,以党支部品牌创建为引领,注重资源整合,探索确定“一带两翼”发展思路,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产业、引导村民自治,推动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共同促进,趟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富民强村的振兴路,实现了红色乡村“美丽蝶变”。

  赓续血脉打造“红色文化示范带”

  大荒沟村有着完整的红色历史,在发展规划上,紧扣红色文化这一主线,将当地抗联遗址遗迹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保护好红色资源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红色资源,主打红色教育主题,让红色血脉、红色文化晕染到乡村每一个角落。为提升红色品牌影响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争取资金5000万元,建设了集演出、教学、会务接待、餐饮、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东北抗联文化园。并不断完善红色教育体系,建设印章广场、英雄密营、靖宇饮马池等十余处红色现场教学点,增加红色驿站等地标性建筑,丰富红色底蕴。同时,以“重走抗联路”为主题,开发设计5条红色教育线路,运用干部培训、教育研学、拓展训练等“教育+”模式,去年以来吸引2万多名省内外党员干部到村接受红色教育。

  整合资源延伸红色产业链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大荒沟村依托“红色示范带”区位优势,把“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村集体打造4家精品民宿,升级改造主街道27家商铺,实现了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融合。为延伸产业链条,大荒沟村立足红色旅游资源禀赋,由村党支部注册成立了通化县红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了“哈尼河里”品牌,推出了人参、林蛙油、蓝莓等一系列农特产品,在通化商盟、通化师范学院乡村电商等平台销售。村集体经济由2020年的1.8万元猛增到现在的96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大荒沟村突出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探索建立了“群众吹哨、党员报到”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党员划片治理、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党员示范引领等制度,为全村24户党员家庭安装“党员之家”示范牌,让党员亮身份、作表率。突出村民乡村治理主体作用,构建“红色网格长—红色片长—红色巷路长”三长制治理体系,选聘16名巷路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包联到户、覆盖全员”的治理模式,有效激活村民自治动力。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丰富治理方式,对接联通、电信公司,研究探索“数字乡村”建设项目,以“互联网+”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可视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办好铺设自来水管网、修建便民桥涵等18件民生实事,群众对村党支部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大荒沟村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把舵定向作用,用红色赋能实现了振兴发展的精准定位,探索出“一带两翼”的实施路径,掀起了红色文化促乡村振兴的发展热潮,开创了特色兴村的新局面。与此同时,红色旅游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百姓增收的同时,还促进了餐饮、住宿、农产品、旅游文创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当地土特产品种植加工、特色有机农林产业营销规模逐年扩大,特色农产品销路稳定。更是通过“党建+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切实调动起各方参与农村协调共治的主动性,推动了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现如今的大荒沟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功能齐全的村部,星罗棋布的红色民宿,干净整洁充满红色气息的农家小院,以及络绎不绝的观光团队,呈现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优美田园风光。不甘落后的大荒沟村,把集体壮大、村民增收、治理有效作为未来主要任务,用心用情畅通着乡村“富美”之路。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2/t20230228_86732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