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辉南县始终坚持“绿色强县、生态兴县”发展战略,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形成全域发展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的“两山”转化模式,实现增收和增绿“双赢”。
将生态经济培育成绿色发展的新引擎,积极探索以景旅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等多业态融合为主体的复合业态型“两山”转化模式。金川镇作为全国仅有的坐落于全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A级旅游景区、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中的原始森林小镇,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台,加强重要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保护,用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构筑龙湾生态安全屏障,并助推辉南县生态旅游业发展,实现自然价值的开发转化和自然资本的增值,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科学保护”的“两山”实践转化模式。
以山核桃及辉南大米为代表、以打造区域生态品牌为典型的品牌塑造型“两山”转化模式,为辉南绿色农产品发展开辟新的起跑线,走出了一条“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野生山核桃产业是辉南县的特色产业,该县通过政府抓、企业做、协会推、全民参与的方式,逐步完善生态交易体系,为辉南县野生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起跑线。以野山核桃为突破口,在保护中尽力挖掘青山绿水蕴藏的经济发展潜力,重点发展山核桃、大榛子、食用菌等产业,释放特色农业优势,全力打造长白山绿色特产加工集散中心,创建国家级食源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辉南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连续多年获得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辉南借助乡村振兴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立足资源环境优势和稻米产业发展前景,以生态品牌带动生态产业转化之路,以自身生态优势为基础,创建自己的生态品牌,打通由上游生态产品种植、下游生态产品加工、终端销售体系的全链条发展模式。
以野山参为代表、以扩容提质为核心的生态延伸型“两山”转化模式,形成“医药种植、医药加工、医药商贸、医药科研”的医药大健康产业格局,实现生态价值转化。辉南有50多年的林下野山参栽培历史,依托“特产之乡”,努力打造出绿色无公害野山参生产加工产业带,在不破坏原始植被的基础上,发展林下野山参栽培,同时推广平地种参基地30多个,总计千余亩,人参产业年产值1.32亿元。利用山林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县内7家药企,年加工中药材近5000吨,年创产值近10亿元,利税2亿元。
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台,加强重要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保护,用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构筑龙湾生态安全屏障,并助推辉南县生态旅游业发展,实现自然价值的开发转化和自然资本的增值,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科学保护”的“两山”实践转化模式,具有很好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挖掘农产品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塑造辉南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与美誉,通过品牌引领同系列农产品质量水平、管理水平提高。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构建农产品营销体系。以自身生态优势为基础,创建自己的生态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带动区域生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发展。
以现代中医药特色产业为基础,致力于“中药材种植—产品研发—医药平台”全产业链发展,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打通生态延伸型的“两山”转化路径。探索产业下游医药物流、生态康养等多元化生态服务,拓宽“两山”转化维度,促进实现生态价值良性高效发展。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3/t20230302_86741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