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4台免耕播种机轰鸣着驰骋在田野里,与传统种植方式不同的是,在播撒种子、化肥的同时,一条条黑色的滴灌管也被埋在土地里。
“从2016年开始,我们村里的合作社通过学习和创新,采用潜埋滴灌的方式实行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和肥通过管网直接滴施到作物根部,为作物提供充分养料。”宁江区永呈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孙凯说,“通过几年的种植,我们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不仅能够节水节肥,而且能够增产增收,村民非常认可,周边村屯的种植户也过来学习借鉴。”
据专家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再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水肥相融后,再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玉米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促使玉米根系周围的养分和水分含量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既不过旱也不过涝,从而提高肥料和水分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降低肥料污染,实现土壤养分平衡和化肥施用零增长。
“以前我们村里一公顷土地最高能产11000公斤左右的玉米,通过合作社统一种植,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现在每公顷土地最高能产出15000公斤玉米。村民户均增产4000公斤粮食,增加1万元左右的收入。”谈起经济账,孙凯打开了话匣子,“增产增收是一项好处,同时还节约了种植成本。以前用水灌溉田地时,有的地势高,水流达不到,有的地势低,水量产生浪费。以前播撒化肥时采用沟撒模式,肥料不能及时入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造成蒸发浪费。而利用这个技术以后,水和肥料能够精准到达作物根部,加之采用密植种植方式,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今年,杨家村种植玉米350公顷,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合作社只需要15个人就能够完成田间管理工作,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据悉,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可实现每公顷节水50%以上,平均公顷产量增加2000公斤,增收4000余元。今年,松原市计划实施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平播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200万亩。
松原市属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率,可有效缓解松原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确保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目标,同时减轻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绿色农业发展。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4/t20230421_86964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