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市场 > 正文

民生村里的“好味道”

  • 时间:2023-06-18 03:13:4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特色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要素。通化县西江镇民生村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挖掘“乡土味道”,立足特色拓宽发展路径,在盘活农村集体资产的同时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增收,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切实把“民生”愿景变成了幸福实景。

  6月的民生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花繁叶茂、青山叠翠,处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走进这个位于通化县西江镇的小村庄,田野间,一棵棵绿油油的甘蓝像是镶嵌在黑土地里的“绿宝石”,圆润饱满、长势喜人;车间里,让人垂涎欲滴的辣白菜保留着传统的味道,成为游子的“乡愁记忆”。村干部与村民一同劳作,每个人的眼里都闪耀着蓬勃的希望……

  “妈妈”的味道,让产业焕发新生机

  民生村是个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朝鲜族村,村民多以出国务工为生,常住人口仅17户33人,且多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过去,受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是周边数得着的“落后村”。但村里的朝鲜族老人以窖藏方式腌制的传统辣白菜,口感爽脆、鲜辣可口、风味独特,是难得的“传统美味”。

  为了传承老手艺,也为了让民生村一改曾经的落后面貌,2022年,村“两委”积极盘活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村部闲置场地,成立了喜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朝鲜族特色食品。

  今年3月份,为了进一步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提振村集体经济发展信心,驻村第一书记谷春海和村党支部书记张道镇化身“带货主播”,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两条“带货”视频,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下单。

  “辣白菜收到了,就是我怀念的那个滋味儿!”“这才是正宗的朝鲜族辣白菜,舌尖上的美味!”“绝对是家的味道!”……称赞的话语,频频出现在视频的评论区内。

  令大家欣喜的是,这个依靠生产传统辣白菜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迅速打开了销路。更有不少本地网友驱车前往,实地感受朝鲜族的“妈妈味道”。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窖藏辣白菜不再是“一枝独秀”,桔梗、萝卜丝等具有朝鲜族特色的咸菜制品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绿色”的味道,让村庄散发新魅力

  6月10日下午,虽然下着大雨,但民生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们仍在甘蓝地里冒雨忙碌着。几名村民熟练地铲下成熟的甘蓝,装进身边的菜筐中。挑选、称秤、打包……一系列操作后,被订购的甘蓝等待着向外运输。

  谷春海同样是种植有机蔬菜的带头人,他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村主要种植两种蔬菜,现在种的是甘蓝,甘蓝采摘结束后再种白菜,主要供给我们村的咸菜厂制作窖藏辣白菜。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护,我们主打绿色、有机、无公害,所以种出来的甘蓝口感更甜更脆,腌制的辣白菜口味更鲜更纯。"目前,民生村种植有机甘蓝3.5亩,每亩产量在5000至6000斤,按照现在市场行情1.5元左右计算,全数销售完成,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以上。

  从甘蓝种植基地的育苗、管护、采收,到咸菜加工厂的全流程制作,民生村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朝鲜族阿玛尼朴启实既是咸菜厂的师傅,也在为种植甘蓝出一份力。老人一边采摘成熟的甘蓝,一边笑着对记者说:"我已经76岁了,能在家门口干活儿挣钱挺好的!"

  村妇女主任、咸菜加工厂厂长袁刚说道:"目前,我们通过发展咸菜产业和甘蓝种植产业,解决了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可实现人均增收4000至5000元,同时还能为全镇脱贫户分红,实现企业用工和村民增收双赢。"

  近两年来,民生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0到18万元"的突破,一举摘掉了"经济薄弱村"帽子,大家打心眼儿里高兴。谷春海说:"这一次,我们真正看到了村集体经济蒸蒸日上、村民依靠劳动奔向富裕的希望!"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6/t20230616_87252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