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眼中的乡村振兴是什么样?“有房住、有钱挣、环境好、样样都好。”质朴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也成为政府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7月1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调研探访当地在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时,如何有效激活乡村活力、兴旺农村业态、推动人口回流,把日渐“空心化”的乡村建设成为有情怀、有活力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纵横交错的通村路,错落有致的彩绘房屋,鳞次栉比的蔬菜大棚,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然而在几年前,由于茅店镇东田村距城区车程仅5分钟,毗邻厦蓉高速,许多村民进城落户,村里“人地分离”的情况日趋增多,进城落户的村民在城镇和农村“两头占地”,造成宅基地闲置浪费。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村里从源头上厘清人、地、户、房的关系,以村庄历史底蕴和区位优势为背景,以宅改为契机,以研学旅行为载体,探索出‘宅改+研学’的‘东田模式’,打造‘东田星乐园’研学基地,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东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成中正说。
在宅改过程中,将宅改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通过有偿退出、无偿退出等方式,对空心房、祠堂、猪舍等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充分利用宅改后的空闲土地,改道路,建农耕园、德育馆等,全方位盘活资源,实现村庄变景区。
乡村振兴,产业为本。东田村将党员、合作社、村民“拧在一条绳上”,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将东田村打造成为市县居民休闲时的“后花园”、新鲜瓜果的“采摘园”,实现产业兴与乡村美同频共振。
“我们这的羊角蜜口感特别好,还没熟就被预订完了,周末经常有外地人过来采摘。”种植户范阿姨开心地说道。东田村现有120多亩钢架大棚,主要种植桑葚、羊角蜜、葡萄等特色水果,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走进村史馆,一张张照片,留住岁月印记;一件件物件,散发红色初心。
如今的村史馆,既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家风家训教育基地。一大批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榜样成为文明风尚引领者,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进一步培育乡村振兴“软实力”,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东田村群众的幸福生活是茅店镇广大群众生活的一个缩影,赣县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将农业发展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发展了一批有特色、有传承、有品位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