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非遗民俗 > 正文

【九江】德安县磨溪乡凝聚乡贤力量,打造基层共治路

  • 时间:2023-08-14 10:11:53
  • 来源:江西省乡村振兴局
  • 作者:佚名
  •  点击:

  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自己能够感觉很快乐。”这是九江市德安县磨溪乡乡贤协会会长魏建忠常说的一句话。7月20日,记者驱车从德安县城经过二三十里路来到磨溪乡,见到了这位和蔼可亲的协会会长。他面带笑容,热情地向记者展示着磨溪乡乡贤种的早熟梨。

  据了解,德安县磨溪乡是著名抗日战役——万家岭大捷的发生地。时过境迁,现在的磨溪乡已经是一片生态净土,户籍人口1.25万人。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问题,社会治理人才流失,留守问题突出,公共管理服务缺位,矛盾纠纷化解缺少力量。磨溪乡紧紧抓住乡贤回流、回归、回馈家乡的时机,大力倡导贤者播贤、德者弘德、能者施能,有效地破解了农村社会治理难题。

  聚拢人心,把散落的乡贤资源“聚沙成塔”

  乡贤是农村社会的精英,是乡村振兴和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磨溪乡严把标准选乡贤,始终坚持有品德、有威望、有见识等的严标准;以情链接凝乡贤,磨溪乡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弘扬乡贤文化为主线,广罗乡贤人才。目前,乡贤协会吸纳乡贤会员135人,其中老干部13人、老党员28人、老教师25人、企业家8人、退役军人35人、致富带头人12人、在外人士14人。魏建忠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当地威望高,是一名退休县领导,磨溪乡党委、政府推荐他牵头组建乡贤协会。魏建忠发挥自身优势,带动他人,其他乡贤受到鼓舞、纷纷响应,加入乡贤组织;构建窗口用乡贤,将优秀乡贤纳入村“代表一委员”,纳入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年来,乡贤协会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68起,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呈现了“降总量、控增量、减存量”的态势,同比三年前矛盾纠纷总量下降62%,实现了“四无”(即无治安刑事案件、无重大群体性案件、无赴京赴省赴市上访案件、无安全生产事故案件)目标。2022年,九江市信访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该乡召开,荣获九江市政府系统“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把群众的“心结”化解于无形 当好群众“贴心人”

  乡贤是乡村中德高望重,有信服力,影响力,示范性的存在,在处理基层问题的纠纷当中,磨溪乡发挥乡贤以德服人,威信高的优势。他们重点聚焦土地流转、农民建房、征地拆迁、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情感纠纷等问题,特别是瞄准容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矛盾纠纷,从农村公序良俗的“老理”出发,用好德安县义门陈氏家风文化资源,倡导“忠孝仁义、耕读传家”的传统家风,打好亲情牌、乡情牌,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在化解的268起矛盾纠纷中,其中征地拆迁纠纷34起、项目施工纠纷46起、家庭婚姻情感纠纷33起、邻里关系纠纷28起、土地山林权属纠纷45起、社会治安纠纷27起、经济纠纷25起、其他纠纷30起。三年来,该乡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在帮助群众化解心结的同时,乡贤协会还建立助学基金,每年8月份给困难学生送去助学金,鼓励学子深耕知识、学有所成,三年累计资助学生66名,发放助学金12万元。乡贤协会利用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契机,组织会员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低保户、贫困家庭、高龄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送去关怀,协会及各分会累计开展各类送温暖活动50余次,发放慰问资金及物资合计60余万元。

1

  当致富“带头人” 做文明“引路人”

  在磨溪乡乡贤带头示范,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当种粮大户,产业大户,以农业产业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参与。如乡贤熊继东、熊继北兄弟多年在外打工返乡后在磨溪乡创建白茶产业基地,吸纳全村26户贫困户为白茶合作社社员,均可享受分红;乡贤黄小平返乡创业,投资3000万元创办了粮食加工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能为新田村、尖山村各增加近8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乡贤张瑜在新田村计划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建成稻蛙生态种养基地,解决就业岗位50个。目前,该乡已有9位乡贤返乡创业、兴办实体。

  乡贤助力乡村振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魏建忠说:“在白茶产业基地,村名采摘茶叶可以获得100元1天的报酬。”村民生活收入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要提高,据了解,乡贤协会每年都会定期主办健康有益,且村民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凝聚民心,净化民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领爱国如家、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风尚在磨溪乡蔚然成风。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