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市场 > 正文

【宜春】奉新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里”有“面”

  • 时间:2023-08-14 13:41:53
  • 来源:江西省乡村振兴局
  • 作者:佚名
  •  点击:

  古村落展开“文艺复兴”,留住“旧乡愁”,焕发“新活力”;山林里衍生新产业,庭院经济、民宿经济等兴涛弄潮;5G应用新场景落地开花,村民“一键”参与村庄治理……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流水潺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江西宜春奉新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接续推进乡村建设,以打造13个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点为先手,形成串点成线、各美其美的生动格局,一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成为古城奉新的“新名片”。

  底蕴更深——以文脉和乡愁唤醒乡村活力

  在奉新县赤田镇上罗塘村北面,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古村——高冈村,村里的传统民居由东往西围山而建,至今还保存着奎光书屋、六角碾亭等明清建筑。但因时间流逝,古宅倒的倒、塌的塌,一度呈现“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

1

  2021年12月,奉新县制定《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成立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在全县打造13个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基础设施全域覆盖、乡村文明全域改善。

  高冈村正是这13个示范点之一。“村里现存13个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田镇常务副镇长陈茂树介绍,为对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高冈村采取“乡村建设资金+村民自筹资金”方式,筹集500余万元,对古建筑群进行全景规划和保护修缮,并对村落的公共空间进行创意开发,新建入村牌坊、文化围廊等公共设施。

  悠悠乡愁,在故乡的山水里,更在老宅的一砖一瓦里。“我们坚持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将老磨盘、旧砖瓦等作为建设主要用材,对古宅、古碑等遗存进行保护性修缮。”高冈村村民理事会秘书长许居纲说,修旧如旧模式,留住的不仅是文化,还有难以割舍的乡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奉新县把“留住乡愁”贯穿乡村建设全过程,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曾经“炮声隆隆展红旗”的百丈山西塔村,有125名烈士长眠,被确定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如今,在西塔村内,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基地等连片成景,有着道不尽的红色故事。

  作为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之一,柳溪乡店下村拥有保存较好的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临时驻地旧址。2021年以来,店下村投资210余万元,打造芭源新农村示范点,完成红军桥打卡点、亲水平台、村史馆等建设。

  “奉新县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制定乡村建设布点规划,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文化底蕴等条件,以文脉和乡愁唤醒乡村活力,让乡村建设有‘形’更有‘魂’。”奉新县副县长彭朝新说。

  后劲更足——“山林苗木”里长出乡村新业态

  走进奉新县罗市镇港下村马路口村小组,只见路旁、水边和庭院内都栽种着花卉苗木。庭中花开、绿树掩映的乡村美景,吸引往来游客驻足。

  “村民利用自有苗木创建22户美丽庭院,庭院中的苗木可供游客随看随买,不仅美了庭院,还‘鼓’了钱袋。”港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卓勇介绍,苗木庭院经济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

  罗市镇是知名的苗木之乡。2022年,罗市镇统筹使用衔接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等各级资金367万元,在港下村马路口组建造1200平方米苗木交易市场和3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大棚。同时,整合专项资金60万元与自筹资金50万元改造村容村貌、创建美丽庭院,将马路口组打造成为苗木主题的乡村旅游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乡村建设得以落实见效的支撑。奉新县把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县级统筹、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资金投入体系,引导村庄立足优势资源寻找产业支撑,为乡村振兴蓄力。

  2022年,奉新县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在保持山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对澡溪乡九仙村坳头组的道路、民房、水塘等进行提升改造,并推行以工代赈,村民通过村级劳务股份合作社参与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同时为村民增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各地乡村建设加大步伐,必将推动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乡村集聚,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进一步推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彭朝新表示,下一步,奉新县将积极谋求变革,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成色更新——乡村“上云”汇聚振兴新图景

  每天,上富镇湖东村“80后”网格员刘慧都要在村里走上两回。遇到垃圾随意堆放、家禽违规散养等情况,她就会通过手机App拍下照片,并传到奉新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

  随着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如何助力乡村“由建到治”成为重要课题。

  “在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的同时,奉新县坚持建管并重、注重长效的原则,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激发村民自治积极性。”奉新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魏远林说。

  按照“网格化巡查、数字化赋能、精细化管理”要求,奉新县推进“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该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AI等技术手段,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已实现146个行政村全覆盖。

  依靠“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设置的1000余个村庄监控点和高空球机,可实时掌握各村日常的人居环境动态。“随着乡村建设的推进,村庄越来越美,越来越多村民有了翻建房屋的念头,通过管护平台,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监测这些小型工程的施工,快速应对违规堆放、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会埠镇副镇长刘慧说。

  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不仅让乡村治理提档升级,也在倒逼奉新县各级干部创新思维,践行乡村振兴。

  在干洲镇黄溪村,当地正在打造全省首个CSA可视化农业示范基地;会埠镇车坪村引入社会资本3000余万元建成的天工苗艺坊,其数字展厅内不仅可以实现“云端”赏花,还能进行线上交易;赤岸镇城下村则通过组织公益直播带货,为当地农民推销农副产品,仅2022年就组织56场直播,累计销售额达130万元……

  一个个数字化新场景,正不断提升着乡村风貌的“颜值”和“内涵”,汇聚成奉新县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彭朝新表示,奉新县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推进环境整治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软环境的提升,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里”有“面”。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