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县坚持以组织提升为“着力点”、产业发展为“主攻点”、干部队伍为“支撑点”、治理提效为“立足点”,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以组织提升为“着力点”,推动振兴堡垒建起来。以抓实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根本导向,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在固定动作上求规范,创新实施“BTX助力强基兴边工程”,建立实体化运作专班77个,按照“规范型、先进型、标杆型”三类评价标准,对农村党支部进行分类定级,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确保绿灯率100%。在星级评定上求突破,细化星级创建标准27条,将创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检查、乡镇党委书记述职重要内容。2022年,全县评定五星村2个、四星村10个,三星级以上村占比98.7%。在软弱涣散上求转变,对全县77个村党支部逐一摸排研判,按照“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措施”标准,制定《长白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四个一”帮扶举措,聚焦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2条,截至去年底全部实现晋位升级。
以产业发展为“主攻点”,推动集体经济强起来。牵牢产业兴旺“牛鼻子”,结合县域优势资源和村情特色,以种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群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带动群众走实致富增收新路子。细化发展路径,创新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5”工程,探索归纳土地经营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乡村旅游型等8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鼓励发展规模化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民宿旅游等产业项目,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总数达到231个。深化支部带动,截至目前,全县77个村已全部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联合社+专业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镇域统筹、联合办社模式,试点打造“金华众联”“绮丽十二”等乡镇产业联合社,整合资源、资金1300余万元,规模化养殖肉牛500余头、新建小番茄种植大棚26个,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余元。强化工作推动,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领导联点指导、职能部门共帮、乡村为主实施的“双百”工程推进格局,各级注入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200余万元,落地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温室大棚四类产业项目18个,预计带动项目村村均增收16万元。
以干部队伍为“支撑点”,推动乡村人才聚起来。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聚力内部挖潜和外部拓源并举,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能攻坚、敢担当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强乡村队伍,扎实开展乡村班子届中分析研判,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0岁,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占60.42%,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领导干部占82.7%;村书记平均年龄50岁,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9.6%,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8岁,高中及以上学历占65.8%,乡村班子整体呈现出年龄降、学历升、结构优的特点。拓宽人才集聚,稳步推进“基层治理专干”招聘工作,招聘基层治理专干2批107名,着力破解农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扎实开展驻村干部集中轮换工作,各级选派驻村干部180人,非重点村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激活干事动能,制定《长白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的实施方案》,村书记平均工资达到3.55万元,村均运转经费达到25.6万元。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域内+域外”“固定+自选”相结合方式,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13期、1200余人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以治理提效为“立足点”,推动美丽乡村靓起来。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巩固文化阵地,深挖县域红色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内涵,近三年来,累计投入260余万完成对15个老旧村部升级改造,重点打造十四道沟“五彩党建”、九道沟“农旅融合”、下二股流“合作社带动”等示范村,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带多韵” 的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提升人居环境,以“三城”创建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千村示范”、“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累计投入1.66亿元,实施“整村品质提升”工程,县财政连续3年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445万元,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加强重点村建设,深入开展“边陲千里党旗红”活动,创新制定《关于深化警地“五个一体化”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推动重点村与派出所、检查站结成联建对子,开展稳边固防、环境清洁等警地联建活动110余次,帮助村民解决各类生产生活困难200余件,有效推动温暖长白落地见效。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9/t20230927_88057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