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市场 > 正文

通榆:实施“百千工程” 创建和美乡村

  • 时间:2023-10-26 07:12:08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晚来风寒,秋色深浓。漫步在开通镇光明村的主路上,耳畔飘荡着风拂树叶的沙沙声,顺着笔直的树干向下看,一簇簇格桑花正摇曳起舞,洁白的院墙里袅袅炊烟徐徐上升,而落日的余晖也为远处悠悠转动的风车镀上一抹艳丽的橙黄。

  “不愧是全县生态宜居擂主村,当真是风景如画,意蕴深远。”面对笔者的感慨,村书记姜晓会笑着说:“美吧,我们村今年还被列为省级‘百村示范村’了呢!”满满的自豪感在字里行间充分流露。

  作为第一批省级“千村美丽”村,光明村在村庄美上下足了功夫:修缮村屯主街路院墙3000余米、倾斜破损院门45个,修建排水边沟2200余米,铺设路肩彩砖10000余平,累计出动600余台次车辆、1000余人次清理村屯垃圾2000余吨……姜晓会指着道路两旁的封闭式塑料垃圾桶说道:“我们是按照2户共用1个原则对标县里标准配置的垃圾桶,环卫清理车每2天过来进行1次集中清理,以保证村屯环境整洁。”“你们的配置比县里高,我们小区可是一栋楼才有2个垃圾桶。”面对笔者的打趣,姜晓会咧嘴一笑:“我们配置确实挺高,但以前真没想到我们农村也能变得这么美,比城里还美!”

  姜晓会的意料之外原在情理之中,毕竟“有新房无新村”曾是“光明村们”发展过程中不得不经历的成长阵痛,“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曾是通榆很多村屯的真实写照。

  作为乡村振兴成果最直观的体现,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可以让农民感受到真正实惠的工程,做得好可以极大地激发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为此,通榆县以“千村美丽”创建为契机,紧紧围绕“九有六无”标准,制定《通榆县开展“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全覆盖实施“干净人家”评选活动,投入8000万元资金用于示范村村屯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今,家家墙边有绿树、户户门前有花草、条条街路有照明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随着“千村美丽”创建的深度拓展,美丽乡村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生态要美,经济更要美,如此方可牵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对此,作为全县产业增收擂主村的向海乡复兴村颇有心得:通过扎实开展“三资”清理工作,村集体收入连年攀升,2021年增收70余万元,2022年便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7万余元。

  集体经济活力足,乡村振兴步伐稳。有了钱,复兴村便大刀阔斧打造起了产业发展新格局。

  ——持续做优小庭院这篇大文章。借助全县实施“百万亩辣椒工程”契机,村集体出资14万元购置17垧辣椒苗与125捆地膜,将其免费赠予有意愿种植的125户农户,并帮助他们签订供销合同,仅此一项,便使户均增收2500元。

  ——主动融入百头肉牛建设工程。为拓宽村集体增收致富渠道,因地制宜发展肉牛产业,依托标准化养殖园区,以投资入股形式坐享分红收益。5年内收益用来支付运营费用及偿还贷款,5年后年可增收40万元左右。

  ——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挥合作社组织优势和村集体资源优势,稳步推进引种试种中药材,依托医药企业强力支持,以“庭院+大田”的种植模式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为总抓手,搭配长、短期收益,在合作社耕地和5户农户庭院试种板蓝根、丹参、甘草3公顷。

  “今年我们还实施了78公顷盐碱地水田开发项目,可带动村集体增收32.8万元,加上‘三资’清理获得的135万元及其他收益,预计年末,我们村集体收入将超过200万元。”谈及增收,村书记孙宏良信心满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流转土地,我们今年继续选择由合作社托管经营,避免了农户因洪涝灾害而减产降收。”

  环境美,腰包鼓,“面子”赚足了,“里子”又如何呢?“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来答疑解惑。

  在通榆县委宣传部制定的《关于加强乡风文明推动“千村示范”建设的实施方案》中,“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横空出世。该体系是对原有“爱心超市”的提档升级,将服务对象由建档立卡户扩展到全体村民,以落实《村规民约》为核心,以“德治”积分为抓手,以“积分兑换点”为服务平台,将农村全部管理工作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进行约束与管理,变“我不干”为“要我干”直至“我要干”,打造了基层治理新模式,创建了乡风文明新载体。

  ——八面乡八面村将屯内公共区域划分给每家每户作为分担区,村民完成清扫任务即可获取相应积分,仅此一项便节约三分之一的村屯整治费用。

  ——乌兰花镇乌兰花村对首位践行“零彩礼”倡议的陈欢给予超约定5倍的奖励积分,有力遏制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的陋习,村民在婚丧嫁娶中的支出负担明显减轻。

  ——苏公坨乡政府创新积分兑换管理机制,将禁牧舍饲、秸秆禁烧、地趴粮治理等工作进行量化赋分,通过正向奖励激励方式,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中来。

  ……

  由此可见,“小积分”的灵活运用,使通榆农民的精神世界越发充盈,内生动力更加澎湃,他们的生活也将因文明而变得更加幸福。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百千工程”方兴未艾,谈及未来发展目标,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如是说道:“截至目前,全县已打造‘千村美丽’村54个,为进一步提升创建质量和成效,我们在54个示范村中遴选5个村作为‘百村示范’村,同时启动打造8个乡村振兴典型村,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谋划实施项目,全面改善示范村基础设施现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榆样板。”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10/t20231025_88181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