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市场 > 正文

为盐碱地治理利用探索吉林经验

  • 时间:2023-11-25 08:21:1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曾经颗粒无收的盐碱地,变成了稻香蟹肥的沃土良田。“今年我们收获了26万斤稻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嘎什根乡凤娟农业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谭新宇蹲在地头笑着说:“平均亩产超过1300斤,又是一个好年景。”

  农民增收得益于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近年来该县致力于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累计治理盐碱地56.78万亩。今年,全县的水稻产量约为20.5亿斤,是吉林省水稻产量第一大县。特色产业持续增效,为农民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镇赉县的这一幕是我省盐碱地改造成果的一个缩影。随着我省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不断推进,大片盐碱地得到了改良,昔日的不毛之地正逐渐成为我省粮食生产的增长极。

  盐碱地治理利用是一项公认的重大世界性难题。但再大的难题,落在有心人眼中,都是有待克服的挑战以及战胜挑战后收获的机遇。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立足省情农情,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也能够为盐碱地治理利用探索出吉林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之我省提出确保到2035年全省粮食产能跨上1000亿斤台阶,有待开发的盐碱地因此被寄予更多期待。

  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的土地资源。要扎根吉林大地,切合吉林实际,整合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端牢中国饭碗、把粮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作出吉林应有的担当和贡献,也走出一条符合吉林省情、体现吉林特色、彰显吉林智慧的农业强省之路。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治理好盐碱地,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支撑。立足绿色、生态理念,通过工程、生物、农艺等综合措施开展盐碱地治理,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降低地下水位盐分,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固碳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通过耐盐碱作物品种的培育、农机农艺配套、工程建设等集成应用,不仅向盐碱地要粮,还可以利用盐碱荒(草)地有针对性地发展饲草产业和现代畜牧业,包括修塘养鱼、发展光伏等,进行立体开发,培育壮大盐碱地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为践行大食物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发展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盐碱地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打造全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盐碱地“土特产”竞争力。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11/t20231123_88413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