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农家乐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建设 > 正文

【赣州】龙南市因地制宜 量身定制 打造脱贫人口专属产业基地

  • 时间:2023-08-14 11:22:07
  • 来源:江西省乡村振兴局
  • 作者:佚名
  •  点击:

  赣州市龙南市汶龙镇里陂村位于龙南市区东南部,离县城15公里,村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是“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现有脱贫户56户191人,监测对象8户29人。2022年以来,为推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该村因地制宜发展铁皮石斛种植,为脱贫人口量身定制建设了枫林驿石斛产业基地,推动脱贫人口自主创业、发展产业、家门口就业。2022年,枫林驿石斛产业基地的石斛鲜条、石斛粉、石斛花、石斛切片等“斛里精”品牌产品销售额达93.7万元,探索出了一条衔接资金产业项目带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联农带农新路径。

1

  一 因地制宜,量身定制选定一个产业

  产业的选取决定事业的成败,在确定发展产业方面,里陂村做到了两个依托,一是依托当地自然条件确定主导产业。枫林驿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所在的汶龙镇里陂村,原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稀土开采后的废弃矿区,由于历史的粗放式开采,周边山林水土破坏严重,已不适合大部分农业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在龙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稀土矿点拆除整治,修复矿山面积380亩,经过前期邀请专家团队调研,发现当地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铁皮石斛的生长,可以利用原有的枫香林和修复后的矿山空地,因地制宜发展铁皮石斛产业。二是依托园区龙头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发展石斛种植,对人员素质、种植技术、加工销售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为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在基地建设之初,里陂村就与龙南经开区规上企业新灵倍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书,由新灵倍康提供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保底回收、帮助加工等“四大支持”,即选优12万丛石斛种苗,按照5元/丛供应给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每周现场指导;按照200元/斤的价格保底回收石斛鲜条;帮助基地代加工石斛粉、石斛切片、石斛含片等产品,使石斛产业发展有了强大的“靠山”。

  二 选准主体,量身定制带动一类对象

  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根据《江西省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资金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实施细则>的通知》(赣乡振字〔2023〕1号)要求,投入了衔接资金的产业发展项目须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重点对脱贫人口、监测对象进行带动帮扶,在此基础上,有序带动其他农户发展。里陂村在产业带动主体的选择上,重点动员了本村及周边村组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参与,通过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了解农户的产业发展意愿、性格品行、工作能力等方面情况,挑选了其中30户责任心强、有较强产业发展意愿、个人信誉较好、能够正常履职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作为第一期的合作带动主体。

  三 多渠增收,量身定制确定一种模式

  为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党建引领作用,汶龙镇党委统筹全镇力量,由镇振兴办牵头指导,里陂村党支部具体协调组织,里陂村经济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动员脱贫群众入股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村级经济合作社+脱贫户(监测户)”的模式打造脱贫人口专属产业基地。一是产业帮扶享分红。按照每季度收益分红模式,投资枫林驿的每户脱贫户(监测对象)2022年获得分红0.6万元。二是就业帮扶得报酬。产业基地与脱贫户签订管护合同,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在产业项目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就地就近劳动务工,让脱贫户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三是创业帮扶促增收。抓住周末游客较多的特点,划定区域提供给脱贫户(监测对象),扶持其以售卖农副产品、运营娱乐设施等方式进行自给自足,创业增收。目前,带动帮助5户脱贫户开设“斌彬有礼”“灰水嫂”“神枪手”“趣味连环套”等小店,实现创业当老板。四是庭院经济助创收。结合石斛产业基地发展,化树为景、化院为园,引导脱贫户将在基地学习到的种植技术带回自家小院,就地取材培植庭院盆景,鼓励脱贫户通过代领代种代销石斛、石斛花、石斛盆景等,自主发展庭院经济。

  四 整合资源,量身定制用足一套政策

  针对产业基地特有的经营带动主体,充分发挥过渡期内帮扶政策的叠加效应,快速高效推动基地建成落地,达到聚沙成金的效果。一是发挥衔接资金项目撬动。投入衔接资金100万元启动基地建设,完善基地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供水、用电等配套设施,并作为里陂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入股基地,占基地股份40%。通过完善石斛种植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供水、用电等配套设施,产业项目撬动了当地乡贤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发展相关配套产业,衔接资金撬动比例达1:15,极大丰富了基地产业业态,增加了基地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二是用好小额信贷带动。动员30户脱贫户(监测户)申请“产业振兴信贷通”150万元入股基地,用于购置石斛基地木桩、木棚、石斛苗等生产资料,加快推动基地建设;30户脱贫户变身为拥有话语权的股东,占基地股份60%。三是享受产业奖补推动。按照《龙南市农业产业扶持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投资枫林驿的每户脱贫户(监测对象)都能申报产业奖补,2022年基地的脱贫户(监测对象)每户均享受到了满额产业奖补0.5万元。

  汶龙镇里陂村通过发展石斛产业,带动其他业态进驻,形成了立体化产业集群,产业发展迸发新活力,节假日游人如织,枫林驿现已成为龙南市的一个网红打卡点,带动当地农户收入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变优

  以前,稀土开采工艺落后,粗放式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水体、山体等生态环境,影响了农业生产。现在,村庄溪水变得清澈,产业基地眼睛所及之处皆是绿色。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废弃矿区从“千疮百孔”变为“绿意盎然”,昔日的废弃矿山变成了今天的金山银山。

  产业多元发展

  以石斛基地为核心,打造集观光采摘、农事体验、农旅研学、摄影采风、围炉煮茶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综合体。产业项目撬动了当地乡贤积极投入,建设了石斛主题餐厅、丛林卡拉OK、野外宿营基地、萌宠乐园,发展了鸵鸟养殖、太秋甜柿等其他特色产业,铁皮石斛产业基地实现多元化发展。

  集体经济壮大

  通过发展产业,村集体收入持续增加。2021年,汶龙镇里陂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1.77万元。2022年,该村以铁皮石斛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合作社股份,获得分红1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了55.37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超过100万元。

  资产管护到位

  基地建成后,为加强帮扶资产管护,里陂村通过“点、线、面”结合规范资产项目运营管理,通过脱贫户(监测对象)定区管、公益性岗位管护人员定岗管、里陂村经济合作社定责管,保证了帮扶项目资产的安全,项目收益率达12%。

  脱贫群众增收

  通过政策叠加、三业帮扶等措施,充分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5名公益性岗位脱贫群众年增收0.6万元,入股基地的30户脱贫户实现年增收1.1万元,5户创业开店的脱贫户年增收1.5万元,基地务工的10多名脱贫人口年增收达3万元。

  枫林驿石斛基地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脱贫群众发展产业难、失败率高、收益率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后续用好衔接资金发展产业提供了有益探索和一些经验启示,主要有:

  一 因地制宜,选准产业

  结合本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充分盘活闲置的资产、农房、土地、山林、荒地等,做足“土”和“特”的文章。一方面结合本地资源选。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调研,结合当地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产业条件选准产业,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基础选。在确定产业方向前,要充分调研本地及周边县市农业龙头企业情况,一般要选择发展有龙头企业的产业,积极与他们对接,发挥龙头企业人才、技术、加工、品牌、销售等优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解决从生产到销售各项环节的后顾之忧。

  二 撬动资本,壮大产业

  在利用衔接资金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做到“三个注重”。注重依托“市场主体”提升竞争力,即以衔接资金项目为源头活水,通过整合资源、筑巢引凤,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实现专业化运营;注重撬动“社会资本”提升影响力,即发挥衔接资金杠杆作用,以小杠杆撬动大资本,原则上衔接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比例要达到1:2,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建设,壮大产业优势;注重突出“资产收益”提升带动力,即明确产业类衔接资金项目每年收益率达到5%-12%的比例,实现市场主体、村集体、脱贫户三方共赢。

  三 用足政策,促进增收

  坚持把资产收益作为落脚点,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衔接资金项目和扶贫(帮扶)资产管得好、有盈利、可持续,实现市场主体同村集体、脱贫户(监测对象)共商共建共赢。针对脱贫户(监测对象)等特殊群体发展产业,坚持要用好已经出台的奖补政策,如枫林驿基地的脱贫群众就同时享受了“产业振兴信贷通”政府贴息、农业产业奖补、衔接资金带动等多重政策福利。

  四 持续带动,确保实效

  今年省乡村振兴局的一号文件就是《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资金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实施细则》(赣乡振字〔2023〕1号),要求所有的经营性项目都要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有效发挥帮扶项目资金对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的带动作用。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好衔接资金项目的联农带农方式,通过带动脱贫群众发展产业、吸纳稳定就业、促进共享资产收益等方式,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现稳定持续增收,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