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暖阳高照,田野漫香。走进洮北区青山镇生产村,平整肥沃的玉米地随风掀起层层绿浪,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洮北区青山镇生产村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从2009年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始终坚持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现有示范基地面积10公顷,对大面积推广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受益者,种植户王海军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满脸笑意地告诉记者:“以前我还觉得留着满地秸秆茬子能种好地吗?经过尝试后,这一层层的秸秆茬子烂下去,地越来越肥,收成也越来越好。”一直以来,秸秆打包离田后,碎屑残留在地表,给苗期的幼芽生长带来困难,也给春耕的农户带来不少困扰,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也是兼具经济效益的方式。
此外,秸秆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秸秆科学还田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质量,切实保护黑土地的肥力不减、粮食增产。“把这些秸秆茬子留在地里做覆盖物,在土地休闲期可以起到防风固土、抑制大风扬尘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轻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水土流失,还能在腐烂之后增加土地营养,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讲起保护性耕作的好处,王海军说的头头是道。
据了解,洮北区从2007年开始试点开展保护性耕作,经过十几年示范推广,已经在域内的12个乡镇、3个农场全面展开,让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确保黑土地保护工作得到扎实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区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76.3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69%。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9/t20230926_88050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舆情网 njlyq.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